![](/Files262/BeyondPic/2024-4/29/240429173839e96d570e13bad3.jpg)
近年來,麥積區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搶抓財政銜接資金向產業傾斜、果品行情持續向好、農村勞動力不斷回流創業等機遇,主動自我加壓、拉高標準,對標一流、爭先進位,持續在政策扶持、規劃引領、技術保障、審核驗收、獎補落實上下功夫、加力度,全區果園改造提升、防災減災設施建設有序推進。今年全區共安排銜接資金6350萬元,計劃完成果園提升改造8000畝,創建標準化示范園15000畝,建設果園防災減災設施2000畝,開展幼齡果園間作套種9260畝。目前,已完成果園改造提升7800畝;建成果園防雹網、多防棚等防災減災設施1250畝。年底將全面實現果園改造提升“三年任務兩年完”的目標。
![](/Files262/BeyondPic/2024-4/29/2404291738c4c153a6c16b4f66.jpg)
一、“強保障”優化部署,“三抓三落實”促進“迭代升級”。一是抓體系升級,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區委、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區級分管領導及國家科技特派團包片帶,四大組織領導包鎮,鎮村干部包戶的四級包抓責任制。明確各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是果園改造提升項目的實施主體,農技人員負責技術指導,涉農部門負責項目實施全過程監管及審核驗收的責任體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對工作進展好的3個鎮,計劃分別獎勵10萬元、8萬元、6萬元。二是抓獎補升級,嚴格落實獎補標準。結合市級獎補方案,細化了我區獎補方案,增加了獎補內容、提高了獎補標準,新建的矮砧密植蘋果園每畝獎補8000元、花牛蘋果園每畝獎補4000元、其它蘋果及大櫻桃果園每畝獎補3000元、葡萄園每畝獎補6000元、高接換優果園每畝獎補1000元。特別是對改造后間作套種黃豆的幼齡果園每畝獎補500元,連續獎補3年,有效解決了新改果園無收益的問題;在防災減災設施建設方面,采取先建后補的方式,對新建防雹網、多防棚的果園每畝分別獎補4000元、20000元。三是抓宣傳升級,嚴格落實獎補資金。利用各村喇叭、微信群及上門入戶等方式,為群眾講清獎補標準、獎補范圍,全面宣傳動員,讓群眾緊抓難得機遇,參與其中,最大限度爭取獎補資金全部落到農戶手中,激發了果農、新型經營主體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今年共安排銜接資金6350萬元,計劃以馬跑泉、花牛、甘泉、伯陽等果品主產區為果園改造提升主戰場,示范帶動全區13鎮71村1956戶果農及38個專業合作社提升改造老果園8000畝,建設果園防災減災設施2000畝。
![](/Files262/BeyondPic/2024-4/29/24042917388b7f05b2e4ab4cd6.jpg)
二、“盯重點”謀劃布局,“三促三到位”始終“初心不改”。一是持續促進老基地改造,確保核心區提檔升級到位。堅守“讓老品牌煥發生機活力、讓老基地穩定增產增收、讓老品種迭代升級”的初心,以城郊南山15萬畝花牛蘋果基地為重點,在去年挖改完成3200畝的基礎上,接續在區域內的花牛鎮九峪白家灣、馬跑泉鎮龍槐硬灣里、甘泉鎮謝崖等村,謀劃了2200畝殘敗果園改造提升項目,確保歷屆黨委政府精心打造的南山萬畝花牛蘋果基地不斷提檔升級、更新換代,真正實現果業增效、農戶增收。二是持續促進老果園更新,確保主產區應改盡改到位。繼續將伯陽、馬跑泉、甘泉、花牛、石佛等鎮蘋果主產區作為果園改造提升主戰場,采取“集中力量辦點、示范帶動全局”的方式,對主產區現有低質低效果園能改盡改、應改盡改,年內挖改老舊果園4100畝,示范帶動主產區群眾穩定增收。三是持續促進合作社扶持,確保新模式推廣到位。按照“農戶為主、兼顧龍頭”的原則,持續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新型經營模式,在元龍、麥積、社棠、渭南、新陽、琥珀等鎮,以集中連片規模化果園種植為重點,挖改老舊果園1700畝。
![](/Files262/BeyondPic/2024-4/29/24042917387f25231d8acc0d5a.jpg)
三、“爭先進”任重道遠,“三把三必須”還得“久久為功”。一是嚴把“技術關”,管理必須規范。持續深化與國家科技特派團、省市農業科研院所合作,適時開展果農全覆蓋果樹實用技術培訓。在改造前,嚴格落實開挖豐產溝、溝底填充秸稈、深施有機肥和施用抗重茬微生物菌肥等改良土壤等標準,繼續強化區級專技人員服務組力量,確保服務組分片區常態化開展技術指導,有效解決抗重茬果園改造后苗木成活率低、生長緩慢、園貌不整等問題。二是嚴把“苗木關”,品種必須優質。充分尊重群眾意見,按照公開、透明、自愿的原則,不斷健全完善苗木采購機制,統一采購國內最先進的耐寒耐旱、抗重茬青砧砧木和新優蘋果苗木31萬株,新優葡萄、大櫻桃等苗木9萬株,真正實現全區果園“根正苗紅”。全程對挖改工作進行明察暗訪,現場指出問題、現場反饋問題、現場督促整改,確保“重挖改、輕管護”的問題徹底解決。三是嚴把“審核關”,獎補必須到位。嚴格執行“一測二看三查四公示五審核六兌付”程序,持續對老舊樹體挖除、豐產溝開挖、有機肥回填、間作套種等每一個環節現場進行驗收,力爭每一個環節到位、每一項技術落實,確保“改一畝、活一畝,建一片、成一片”。嚴格按照主體申請、村級自驗公示、鎮級核驗公示、部門終驗公示的程序,對核查驗收達到標準的果園,及時足額兌付獎補金,進一步提升群眾挖改的積極性。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