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汝霞 白梨 董潔)一方庭院,滿屋時光,溫情質樸的鄉間庭院是村民安居樂業、追求幸福生活的起點。近年來,麥積區將美麗庭院創建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相結合,多措并舉建設獨具特色的美麗庭院,以庭院之美助力鄉村振興。
“美麗庭院+”鄉風文明,和美鄉村內外兼修
走進元龍鎮井兒村杜亞梅家,整潔有序、溫馨舒適的“美麗庭院”氣息撲面而來,院內物品擺放整齊,沒有多余雜物和垃圾;客廳里家具錯落有序、窗明幾凈;臥室溫馨整潔,一塵不染;廚房里現代化設備一應俱全,油光锃亮,就連衛生間的角角落落也是干凈有序……“我平時就愛收拾家里,干凈整潔讓人心情舒暢。我們村家家基本都這樣,不但自己家里干凈,房前屋后、巷道也干凈。”杜亞梅自豪地說。
同樣,井兒村南曉鳳家里也是井然有序,一塵不染,花花草草更顯生機盎然。作為“美麗庭院”戶,南曉鳳積極踐行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是樹立文明新風的典范。同時,她還經常幫助孤寡老人,積極參與村里的各項公益活動。“其實我也沒做什么,就是姑娘結婚時要的彩禮少,平時力所能及地幫幫村里的老人家,人都有老的一天嘛。”南曉鳳樸實的話語中顯現著文明新風已經在群眾心里形成了“日用而不知”的良好效果。
井兒村平坦潔凈的巷道兩旁,霜染的樹葉讓整個村莊絢麗多彩,一面面“文化墻”更是提升著村里的文明氣質。在美麗庭院創建工作中,井兒村堅持既要潔凈于“形”,更要魅力于“心”的理念,將家風家教、村規民約、移風易俗等融入創建活動,使村民養成家居保潔好習慣的同時,也提升著村民的整體素質。美麗庭院在和美鄉村建設中正發揮著“四兩撥千斤”的引領作用。
“美麗庭院+”富民產業,庭院經濟助農增收
在美麗庭院創建中,麥積區立足區域實際,在注重潔、凈、美的基礎上,彰顯特色、延伸內涵,以庭院為載體,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把庭院的“方寸地”建成“致富園”,實現了環境美化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行走在利橋鎮秦嶺村,一邊是錯落有致的民居,一邊是集中連片的木耳大棚,更遠處是蒼翠的山林和蔚藍的天空,美得宛如人在畫中行。
在秦嶺村,家家戶戶窗明幾凈、井然有序,房前屋后花草掩映、生機盎然……村民們把房前屋后的空閑土地改造成了小花園、小菜園。張朝忠更是利用他家房前的閑置土地,種起了木耳。今年,他放置菌棒10000株,收獲干木耳1000余斤,凈收入達3萬元。“收益好著呢,有政府的補貼,還有村里的指導,在家門口關照也方便,明年我還想著再擴大規模呢。”張朝忠看著他家的“木耳園”,滿眼歡喜。
在利橋鎮百花村,村民張建平的美麗庭院更是別具一格,一排排木耳菌棒與干凈整潔的庭院融為一體,美麗庭院和美麗經濟相得益彰。“今年我在院里放了1000多個菌棒,摘了三四茬,收獲干木耳80多斤,效益挺好的”“要照顧老人孩子,在自己院里種植木耳就是一個很好的增收方法,不出門都能掙到錢”嘗到庭院經濟甜頭的百花村村民利用美麗庭院發展經濟的熱情空前高漲。
下一步,利橋鎮將繼續立足林區自然優勢和木耳產業基礎優勢,結合美麗庭院建設,積極探索“庭院經濟”發展新模式,讓村民的“方寸地”變為“增收園”,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
“美麗庭院+”鄉村旅游,農旅融合提質增效
近年來,麥積區立足各鎮村的山水生態、農耕田園、村落民俗,圍繞美麗庭院,整合各類資源要素,不斷豐富庭院業態,大力發展富民產業,鄉村旅游紅紅火火。
麥積鎮后川村毗鄰麥積山石窟、凈土寺、仙人崖,森林覆蓋率高,鄉村環境優美,借助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依托美麗庭院,村民們辦起了農家樂、開起了民宿,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的后川村已成為“網紅村”,村民也足不出戶地吃上了“旅游飯”。
走進這方被碧翠林海環繞的小村莊,放眼望去,遠山層巒疊嶂,近村安靜祥和,整潔平坦的道路兩旁,一個個鄉土氣息濃郁、排布錯落有致、風格各異的農家樂遍布整條街道。走進農家樂,家家都收拾得干凈有序、敞亮明快,綠植裝飾獨具匠心,“美麗庭院”大放光彩。“我把家里打造的干凈整潔、溫馨舒適,不但自己住著心里暢快,還能開農家樂,提供住宿、農家飯,在自己家里就能掙到錢,真的很開心。”農家樂負責人程愛平情不自禁地分享著她的喜悅。目前全村有這樣的“農家樂”88戶,累計從業人員500余人,單日最大接待游客量4000余人,經營戶戶均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農家樂”成了后川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
據麥積鎮后川村黨支部書記楊江東介紹,后川村將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把美麗庭院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結合起來,為旅客提供更舒適、更個性化旅游體驗的同時,也讓村民的收入繼續節節攀升,真正地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如今,一個個美麗庭院如同一顆顆珍珠鑲嵌在麥積大地上,成為了鄉村振興路上的靚麗風景。麥積區將持續以美麗庭院為載體,打造更多、更新、更優的“美麗庭院+”新業態,繪就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新圖景。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