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白梨 張丹 胡旭東 姚嘉琛)游羲皇故里,品文旅鄉愁。今年以來,麥積區渭南鎮以“三抓三促”行動為契機,緊緊圍繞“宜居宜業宜游”建設主線,把旅游業作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系統推進鄉村五大振興的戰略性主導產業,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和文化特色,打造了鄉村文旅綜合體“柿柿如意園”,拓寬了鄉村振興發展的新路子。
渭南鎮張新村位于卦臺山腳下,是伏羲始祖文化傳承的中心村落,也是以百年柿子林而遠近聞名的柿子村落,為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充足的資源支撐。
樹葉嫩綠,陽光燦爛,正是一年初夏好時節。記者一行驅車從麥積城區沿麥甘公路線西進,再沿卦臺山公路直上,行進5、6分鐘,就到了渭南鎮張新村。一下車,就感覺張新村不同往日:寬敞的水泥路與新修的下水網道相輔相成、干凈整潔的村莊環境與四周的綠葉繁花交相輝映……整個村莊呈現一派嫻靜舒適的景象。沿著村莊主干道再向更深處走去,彩色的跑道與兩側的竹子夾道歡迎,抬眼便是正在建設修葺的“柿柿如意園”,只見園內嫩黃的柿子花次第開放,樹上懸掛著“松鼠跑道”,樹下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作業,一幅靚麗的鄉村旅游新畫卷正在悄然鋪展開來……
今年以來,在市委組織部和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精心指導下,渭南鎮堅持強化黨建引領、緊抓機遇政策,充分依托區位優勢,以伏羲始祖文化為藍本,探索伏羲文化與研學旅游深度融合,建立“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精心打造了張新村鄉村文旅綜合體“柿柿如意園”。
據了解,“柿柿如意園”目前已謀劃的設計有:打造天水首個親子研學基地“卦臺研學港”,讓前來游學的游客在觀賞、體驗、親手制作傳統刺繡、紙雕燈、立體書、布鞋等文創產品中充分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懷;引入一批戶外運動設備和游樂設施,包括真人cs、體能拓展訓練、益智迷宮等互動娛樂項目;引入各類特色小吃,尤其是本地傳統的馓飯、漿水面、面皮、鍋鯫等;引入第三方公司經營燒烤、缽缽雞、鐵板魷魚、關東煮等網紅小吃。目前,項目一期建設即將完工,包含伏羲始祖文化研學、古風民俗藝術、鄉愁味道美食、特色文創產品、農耕文化研學五大體驗模塊。能讓游客在體驗傳統文化、禮儀、服飾、飲食等元素中充分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同時,變村集體資源為資產,鼓勵群眾主動參與。為了更好地推進張新村旅游項目,張新村黨支部開創領辦合作社共享經營模式,即由合作社組織有意愿的農戶,在取得資質的情況下開辦農家樂、私房菜,由第三方進行技術培訓、共享配方,讓游客充分感受天水飲食文化,讓村民群眾獲利。
為精心打造鄉村文旅綜合體“柿柿如意園”,積極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實現村集體與村民雙贏,渭南鎮黨委政府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確立了由黨委書記直接抓,選優配強專班人員,成立了張新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專班,并結合張新村及周邊實際制定了項目實施方案和活動籌劃設計。“旅游業是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綠色產業。從當地實際出發,打造的‘柿柿如意園’不僅可以拓展鄉村發展空間,保護自然環境、傳承鄉土文化,而且可以直接或間接推動交通條件、村容村貌、整體環境的改善,既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也可以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出更多積極貢獻,有序推動鄉村旅游健康發展。”渭南鎮黨委書記盧軍輝向記者介紹道。
此外,張新村還對村莊及周邊環境積極進行整治、綠化。目前,沿進村主道路以及柿子園周邊栽植國槐30株、日本紅楓14株、丁香9株、紅梅6株、紫荊6株、紅黃牡丹80株、藤本月季900株、矮化水果柿子樹34株,并沿渠邊進行三葉草的種植,全力助推鄉村旅游發展,不斷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兩者相互支撐、優勢互補、協同共進,才能激發新的發展動力、打造新的發展引擎、厚植新的發展根基。下一步,渭南鎮將以鄉村旅游建設為抓手,全力推動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鄉村品質,賦能鄉村振興。【編輯 曹寧】
(新聞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