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4/20/133264592326822151.png)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汝霞 白梨 王惠萍 任澤瑄)一路花香,滿目青翠,流水潺潺,鳥鳴啁啾。四月的麥積區黨川鎮花廟村,美的宛如一幅靜謐和諧的山水畫。走進位于小隴山腹地的花廟村,郁郁蔥蔥的苗木和遠處蒼翠的山林融為一體,滿目綠意令人心曠神怡。由于這里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非常適宜育苗。目前,花廟村的村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育苗,苗木已經成了花廟村的“鐵桿莊稼”,也成為了村民的致富產業。
時下正是育苗售苗的關鍵時節,花廟村道路兩旁連片的苗木,與正在育苗、挖苗、搬運、裝車的村民們交相輝映,勾畫著一幅苗木青、村民忙的致富圖景。
![03](/Files262/BeyondPic/2023-4/20/133264592351158770.png)
在花廟村村民楊院勝的苗木田里,育苗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培土、裝盆、植苗一套動作在村民們手中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楊師傅告訴記者,今年他育苗大約7萬株,品種主要有白皮松、油松、樺山松,三四年后就可以陸續出售。“今年我長好的苗木已經賣了3萬多元,收成好著呢,比打工強多了……”說起售苗收入,楊師傅滿臉的喜悅之情不以言表。還沒等楊師傅說完,旁邊干活的村民們迫不及待地說起苗木給自家帶來的收益,“苗木是長好一批賣一批,賣完后再種一批,我種了6畝大概一年能賣6萬元”“我們都種著苗木,忙時請人幫忙,閑時去給別人幫忙,像育苗裝盆一盆一毛錢,一天裝2000盆就可以掙200元,挖苗一天能掙120到160元”“收入樂觀得很……”
![04](/Files262/BeyondPic/2023-4/20/133264592342723282.png)
楊師傅苗木田里的熱鬧場面僅僅是花廟村產業興旺的縮影,小小苗木圃已經成了村民的綠色聚寶盆,不但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而且實現了一份產業多種收入。
![06](/Files262/BeyondPic/2023-4/20/133264592334228519.png)
苗木田旁邊的馬路上,一輛輛等待裝運苗木的外地牌照大卡車隨處可見。花廟村的苗木以其品質上乘、成活率高,在全國享有盛名。每年外地采購商或直接到田間地頭、或提前電話預約進行采購。“我每年都來這里采購苗木,這里的苗木質量好,價格合理,信譽也好。這次我來采購的是1米左右的白皮松10萬株,進行荒山造林。”正在等待苗木裝車的慶陽客商李剛剛告訴記者。
![07](/Files262/BeyondPic/2023-4/20/133264592330838266.png)
據了解,今年花廟村自3月份開始售苗,平均每天售出苗木4至5萬株,銷售收入目前已達237萬元。花廟村苗木的暢銷,不僅得益于鎮村兩級政府的大力宣傳推介,不斷拓展銷售渠道,也得益于對苗木栽培技術的把關和培訓,特別是在樹籽的選擇、冬藏、防疫等方面的嚴格把控,保障了苗木過硬的質量關,更離不開的是村民們對苗木的“精耕細作”,他們舍得投入,肯鉆研,下苦功。
![01](/Files262/BeyondPic/2023-4/20/133264592346913343.png)
目前,花廟村苗木種植面積810畝,約1700余萬株。苗木種類有白皮松、樺山松、油松、紅豆杉等綠化苗木,還有櫻桃、蘋果等經濟苗木,平均每年售苗收入在400萬元左右,苗木產業已經成為花廟村的主導產業。對于苗木產業下一步的發展,黨川鎮花廟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任永生心里已有了計劃:“我們打算在豐富苗木種類上做文章,還要在發展景觀苗木上下功夫,從而進一步提高村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
![05](/Files262/BeyondPic/2023-4/20/133264592338408450.png)
近年來,花廟村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發展之路,充分利用區域資源,林地資源,水域資源,大力發展以苗木種植為主,中蜂養殖、鄉村旅游等多元化特色產業發展為輔的產業發展路子,一幅“產業興、鄉村美、村民富”的美麗畫卷正在花廟村變為現實。【編輯 楊艷花】
(新聞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