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 (記者 王博雅)2022年,麥積區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花卉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為美麗鄉村建設增色添彩,為鄉村振興助力。
麥積區東岔鎮桃花坪村地處秦嶺山脈腹地,平均海拔1100米,氣候陰濕、日照充足,為芍藥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流轉村民的閑置土地,桃花坪村打造了一處芍藥產業園,芍藥種植成為了村民的收入來源之一。桃花坪村村委會主任李超說:“芍藥的觀賞性高、花期長,可以吸引游客打卡,帶動我們村的旅游業發展。同時,芍藥的藥用價值極高,產量高,預計三年后每畝可產3000公斤,預計收益達到1.2萬元,實現藥用與觀賞雙豐收。”
2022年,麥積區石佛鎮采取強村帶弱村的方式,組織12個村在全鎮種植七月菊三百余畝。美麗的七月菊成為了當地村民增收的美麗產業。“每畝到年底能夠產6000多斤的產量,到年底收益每畝要達到4000元。”石佛鎮黨委副書記鞏會文說。
同樣,在去年麥積區石佛鎮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幸福產業,發揮半山區村耕地面積大的優勢,由三陽村牽頭,聯合土地資源豐富、種植產業發展較好的康莊、朱河、黃新等12個村成立聯合社。按照“鎮級謀劃、企業統管、村級實施”的模式,引進秦安嶺上宏農業有限公司統籌管理、墊資供苗、提供免費技術指導并按照最低保護價收購政策進行經營。村聯合社利用撂荒地整治托管地塊,種植藥食兩用菊花300余畝,年總收益達120余萬元,帶動600多名群眾就地就近就業。
黃燦燦的金絲皇菊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而且氣味芬芳,屬藥、茶兩用佳品。菊花烘干以后,經過包裝等深加工環節再集中銷往中藥材、茶葉市場,附加值得到了大大提高。位于麥積區東岔鎮龍鳳村的小紅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專門種植金絲皇菊,“花樣”產業給群眾帶來了致富新路子。“我們從種植到加工再到包裝上下功夫,就可以賣上個好價錢。而且這個花還有觀賞價值,來旅游的、參觀的人也多了,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合作社負責人劉存福介紹說。【編輯 劉妞】
(新聞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