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劉秋鈺 胡旭東)“能在家門口找到工作,每月有工資可以拿,真是沒想到。”社棠鎮劉堯村公益性崗位工人劉菊花感嘆地說道。記者了解到,在社棠鎮像劉菊花這樣的鄉村“美容師”共有143人,遍布17個村莊,他們都是各村脫貧戶。
每天早晨,劉堯村都會組織公益性崗位人員按照分工,帶著掃把、鐵鍬、垃圾夾等工具打掃村莊巷道衛生,清理垃圾及路邊雜草。“根據村里的要求,我們每個人都劃分了各自負責的區域,在新農村院子里和村里的其他道路上,我們只要看到臟了就隨時清掃,時常保持道路干凈。一天每個人要保證打掃2次以上的衛生。”劉菊花一邊清掃落葉一邊向記者說道。
近年來,社棠鎮不斷積極開發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公益性崗位,為有就業意愿的脫貧閑置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穩就業、促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也通過常態化環境整治為扮靚鄉村助力。
“在環境整治工作中,村上8個公益性崗位人員,對各大小巷道環境衛生定崗、定人、定位,進行全面安排清掃。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清理公路沿線以及村里各大小街道的雜草、疏通溝渠、規整院壩、打掃田間地頭的生產生活垃圾,既能增加一份收入,還能照顧到家里的農活,這是脫貧戶家中兩全其美的好事,同時還把環境整治各項事宜落實到實處。” 社棠鎮劉堯村村委會主任楊小兵說道。
在常態化人居環境整治活動中,每位公益性崗位人員都積極投入到各自工作中,不怕苦、不怕臟、不怕累,每個人都在為村莊更美麗做出自己的貢獻。在他們的帶動宣傳下,周圍更多普通群眾也主動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中,并使村民養成出門垃圾不亂扔,時刻保持自己房前屋后衛生整潔的好習慣。同時也激發了困難群眾內生動力,形成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公益性崗位人員的辛勤付出讓農村“臟亂差”的現象“一去不返”,呈現給村民的是“凈靚美”。今后,麥積區社棠鎮將繼續通過強化公益性崗位人員管理,切實把崗位用好、環境整好,實現人居環境整治與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的有效銜接,讓“家門口”的鄉村公益性崗位為人居環境添磚加瓦。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