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喜迎省第十四次黨代會】
麥積區花牛鎮: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推動鄉村共同富裕
編者按:踔厲奮發啟新程,篤行不怠向未來。為全面展示麥積區在新時代的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充分反映全區人民砥礪奮進的精神風貌,為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勝利召開營造濃厚氛圍,麥積融媒特推出“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喜迎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欄目,深入報道麥積大地上發生的精彩故事,激勵廣大干部群眾奮發有為、勇毅前行,為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宜居宜業宜游宜養幸福美好新麥積而不懈奮斗!
![](/Files261/BeyondPic/2022-5/5/212936y0cffz65k0mcgxhm.jpg)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姚苗 何彤彤)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既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突破農村發展瓶頸的關鍵,更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任務,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重要方式。近年來,麥積區花牛鎮通過強化黨建引領,切實增強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因村施策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有力推動了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帶領群眾實現共同富裕。
![](/Files261/BeyondPic/2022-5/5/212931kbjdvutdju1aufhr.jpg)
抓產業強支撐 穩就業促增收
花牛鎮白家河村堅持“黨支部引領、村委會牽頭”的原則,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因戶施策發展富民產業。白家河村是花牛蘋果原產地,區位優勢明顯。村上始終把產業振興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點工程狠抓不懈,成立了麥積區青軍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集中流轉本村及周邊近2083畝山地,大力發展花牛蘋果這一支柱產業,為本村和周邊村100余人提供就業崗位。
![](/Files261/BeyondPic/2022-5/5/212932vyzs30yiys3yns8s.jpg)
![](/Files261/BeyondPic/2022-5/5/212935wfcfg9fm3qgc6ug3.jpg)
時下正是蘋果疏果階段,連日來,在白家河的蘋果園里,果農們都忙著進行疏果、除草等田間管理工作,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農忙景象。果農陳亞紅告訴記者:“自合作社成立后,就承包了15畝土地,這兩個月正值疏花疏果的時間,每天都要請3、4個人來幫忙。去年果園收益有8萬多,賣得也不錯。”村民田粉粉就在這片果園打工掙錢,她高興地對記者說:“現在娃也帶著,錢也掙著,一年四季都有活干,還是一個大收入。”
![](/Files261/BeyondPic/2022-5/5/212932xmzppmfm4jmkz4ob.jpg)
![](/Files261/BeyondPic/2022-5/5/212933fwzvdj1812wjwhvo.jpg)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白家河村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引導黨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專業合作社實施技術培訓、生產指導、果品營銷,社員抓種植、抓管理、抓采摘,逐步形成了分工明確、優勢互補、高度融合的發展模式。2021年,全村花牛蘋果產量3100噸,產值620余萬元,戶均2萬元以上。與此同時,合作社還建成4座總容量4700噸的果蔬恒溫儲藏庫,為全村蘋果產業健康發展發揮了上市“錯峰頭”和價格“穩壓器”的作用。“我們現在有2083畝果園,其中農戶是135戶,務的都在10畝到20畝不等,因為我們土地從個人手里流轉到合作社,合作社再給主動愿意包地農戶去承包果園。我們還有4700噸的果庫,年產能到一千萬斤蘋果,這一千萬斤蘋果,從八月份我們開始收購以后,這些婦女可以來打工,從九月頭開始到第二年的四月底,也就保證我們周圍婦女在家里閑的時候能打工,這樣村民的收入也穩定。”白家河村黨支部書記白青軍說道。
![](/Files261/BeyondPic/2022-5/5/212930m9u5eol9hb9rsyuu.jpg)
盤活閑置資源 鼓起村民腰包
盤活村集體閑置資源是發展村集體經濟一項行之有效的舉措,也是培育村集體經濟發展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為此,花牛鎮曹家埂村堅持黨建引領,著力創新工作思路、拓寬發展路徑,利用優越地理位置,發展租賃銷售等方式,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實現集體增收、群眾致富。
為有效盤活資源,帶領村民抱團致富,前期曹家埂村黨支部經多方考察學習,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議定,由村“兩委”班子牽頭負責,動員本村28戶村民以78畝土地入股后,成立了股份制企業天水建工機械設備銷售有限公司,探索“支部+企業+農戶”的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之路。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曹家埂村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華麗轉變,形成了村集體經濟收入以天水建工機械設備銷售有限公司為主,村民收入以務工、經商等為主要來源的新格局。曹家埂村黨支部書記劉忠強介紹說:“為了壯大集體經濟,我們成立了曹家埂村建工機械市場,經過這幾年大家的努力,從建廠以來到現在,對曹家埂村的集體經濟增收也很大,對咱們村民的收入也有很大提升。2021年我們的村民分紅是:60歲以下的是3000元,60歲以上的是3800元。我們下一步打算是再建三個停車場,增加村民的收入”。
![](/Files261/BeyondPic/2022-5/5/212929np9dv43pewq5eqqu.jpg)
“沉睡”的資源活起來,村民的日子“甜”起來。2021年,該公司實現創收487萬元,其中收益的40%作為村級集體收益,60%用于村民分紅。這一創新性舉措,讓村級集體經濟積累由2010年的36.2萬元增加到2021年的719萬元,增長了19.86倍。得益于村集體經濟的持續壯大發展,如今的曹家埂村家家有收入,村民紛紛走上了致富路。“自從建工市場成立以來,給村上每年都在分紅,我們家是八口人,都是60歲以下的,一年一共分24000元,像平常的日常開銷基本上就都夠了。”曹家埂村村民曹勇欣喜地說道。【編輯 劉美莉】
(新聞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