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集體經濟 助推鄉村振興】
麥積區中灘鎮:黨建引領開啟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加速鍵”
![](/Files261/BeyondPic/2022-5/3/210513n49ayra2epk36aas.jpg)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近年來,麥積區中灘鎮持續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核心動力,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依托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深挖優勢資源,持續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增速提質發展。
![](/Files261/BeyondPic/2022-5/3/210516n7kcc9s9vqrzpsf4.jpg)
支部引領樹榜樣,強化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保障
全鎮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將黨建引領作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重要抓手和組織保障,研究出臺了《中灘鎮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方案》,定下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基調”。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必須加強黨的領導,中灘鎮始終把建好村級黨支部、培育“領頭雁”作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手段,從2021年8月份開始每周一次持續開展“崗位練兵”活動,著力樹立“賺錢好榜樣”,打造“發展主力軍”,積極學習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政策、經驗、方法,持續增強村級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夯實組織基礎,樹立發展榜樣。截至第一季度,全鎮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的7個村,2萬元至5萬元的9個村。
![](/Files261/BeyondPic/2022-5/3/210520qrqg3kciimaeaco0.png)
因村制宜繪藍圖,拓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之路
堅持村級主體、突出市場主導,因地制宜、實施分類,建立“鎮級抓落實、村級抓實施”的分級負責工作機制,由鎮黨委班子成員包抓集體經濟發展“薄弱村”,全面梳理資源稟賦、潛在優勢、產業現狀,給村級集體經濟的壯大發展“找良方”,對村“兩委”能力素質、人才儲備等情況進行全面摸底,逐村建立臺賬,詳細制定“一村一策”村集體經濟三年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探索川區村帶動山區村增收模式,集中力量將有較好資源稟賦和發展思路的張白村、蒲甸村、四合村、演營村打造成村集體經濟發展示范村,樹立典型標桿,積極發揮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針對川區背灣村、陳大村、蒲甸村、四合村、渠劉村等村有資金無土地和山區劉陽村、趙崖村、謝坪村等村有土地無資金的現狀,引導川區村通過農業合作社上山承租山區村土地,建設蔬菜大棚、種植糧油作物、養殖豬、雞畜禽,彌補資金資源錯位劣勢,抱團發展,帶動增收,此項措施每年將為山區村帶來資產性收入5萬余元,為川區村帶來經營性收入20余萬元。在趙崖村、謝坪村、劉陽村、文岔村等土地資源多的山區村積極盤活村級集體資產,要求凡是村集體的土地必須收歸集體,針對不合理的、超低價的承包協議予以廢止,監督、幫助各村統一承包,承包金一次收取,作為村集體收入的一部分。2022年山區整治撂荒地920余畝,重點發展糧食、油料作物種植,預計可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46萬余元。
![](/Files261/BeyondPic/2022-5/3/210529xr01b52bdz242c0s.png)
項目帶動增收入,激活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動能
用好用活中央三部委扶持資金和黨費扶持資金入股分紅收益,作為各村集體經濟滾動發展資金,借助外源“輸血”激活自主“造血”能力。以鄉村振興為契機,變“資源”為“資產”,實行村集體經濟發展資源整合及資金運行監管工作機制,有效調動各方優勢資源,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不斷聚集強大力量。建立“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挖掘盤活集體資產,完善村集體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由村黨員、干部帶頭,引導群眾以土地、資金、勞動力等入股,成立專業合作社,著力打造“一村一品”的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格局。利用2022年中央三部委扶持資金在漆李村建立粉條加工廠,在丁趙村建立油料加工廠,增加經營性收入。
下一步,中灘鎮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因村制宜、因勢利導,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通過組織共建、致富共幫、好事共辦等路徑,在政策、資金、技術、項目、人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村黨組織生活更加規范、黨員教育更加有效、作用發揮更加突出,村級集體經濟更加壯大,不斷推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目標。【編輯 楊艷花】
(新聞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