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3/25/232833tjejlrizmbj1ii2g.jpg)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吳雪镕 王博雅)在莊天公路麥積區社棠鎮李家渠路段疫情防控交通卡點,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是該交通卡口的執勤人員。他們身穿白色戰袍、熒光雨衣,如同火把一樣點亮黑夜,無悔守護百姓平安。
社棠鎮東山村村醫東建芳:奉獻精神薪火傳
![](/Files261/BeyondPic/2022-3/25/232832pttf6swf8s4od6i3.jpg)
(東建芳)
東建芳一家四口人,除了小孫子,其他三人都在疫情防控值守點上值班值守。這一家子人,都撲在了疫情防控工作上。
社棠鎮東山村村醫東建芳今年56歲,雖已經到了快退休的年紀,但當她得知自己被抽調至莊天公路社棠鎮李家渠路段交通卡口值守時,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簡單囑咐家里人注意安全后,立即收拾行囊奔赴崗位進行值守工作。
對于東建芳來說,在村里為大家治病,是醫者本心,在疫情期間防控值守,更是行醫者的責任與擔當。東建芳說:“疫情防控大家都有責任,我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作為一個村衛生室的村醫,我能在這里值班值守感到很榮幸。我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大家都平平安安的,健健康康的。”
多年來的行醫生涯,使“奉獻”二字的含義已經深深刻在了東建芳的腦子里,成為她一生恪守的信條。受東建芳的奉獻精神影響,作為教師的兒子、兒媳在學校停止線下教學需要防控值守時,也義不容辭地沖在了防疫一線。
老民警張月明:一片丹心向月明
![](/Files261/BeyondPic/2022-3/25/232833v3i4a4qddbqiiuu4.jpg)
(張月明)
卡口的風像刀一樣,吹得剛冒綠的葉子左搖右擺,卻吹不走老民警張月明臉上的堅韌,無法動搖他堅守在此的決心。
社棠派出所民警張月明今年已經59歲,已在崗30多年。雖然腿腳患有痛風,不能久站,但一接到命令,張月明還是克服困難沖在前方。于他而言,社區民警就像是守護居民的一道墻,總能讓居民安心、放心;疫情防控期間,張月明覺得自己更應該沖鋒在前,守護轄區百姓平安。張月明對工作的熱愛,如同他名字里的“月明”二字一樣,以赤誠昭昭之心向月明。
“我是一個老民警,也快退休了,但是我在這個崗位上一天,我就要發揮我的特長,盡我的一份力量。我一定要堅持到最后,疫情不結束,我這個工作一直要干下去。”麥積公安分局社棠派出所一級警長張月明說道。
交警漆許兵:做人民警察該做的事情
![](/Files261/BeyondPic/2022-3/25/232833i7b2wsq9qhh7w7l7.jpg)
(漆許兵)
“人民警察為人民”,七字精句濃縮著人民警察對人民的熱愛與忠誠。自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社棠鎮交警中隊民警漆許兵多次在莊天公路社棠鎮李家渠卡點參與防疫執勤任務。
在莊天公路社棠鎮李家渠卡點,只要有疫情防控任務,漆許兵都會在這里值守,他就像是原本在這里的一棵青松、一處磐石,和卡口有著分不開的聯系。明明就在家附近,卻無法回家,黑夜白天,時時堅守。但是漆許兵卻不孤獨,作為一名交警,他和所有交警一起,保護著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漆許兵告訴記者:“疫情防控形勢下,我就一直在這個執勤卡點執勤,所以對這邊的路上的情況也比較了解。作為一名交警,這次參與到防疫工作中,我一定會從自身的職責出發,和大家一同抗擊疫情。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大家能夠恢復到正常的生活當中去。”
社棠鎮政府干部楊若望:竭力護一方平安
![](/Files261/BeyondPic/2022-3/25/232833vkkvkpkfh2mhppfj.jpg)
(楊若望)
楊若望是不是機器人?如果不是,他為什么一直連軸轉,不知疲倦,忙個不停?
自從楊若望2012年參加工作,成為社棠鎮政府的一名干部,就無私無怨無悔地將青春揮灑在崗位上。家有兩歲小孩,托與老母親照顧,毅然奔赴一線,只能工作之余給家里打打電話,聽聽孩子的聲音。
“我是社棠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平時的話是負責駐村的工作多一點。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就要對村上的、本轄區的人員信息進行一個詳細的排摸,特別是中高風險區或者外來務工人員信息的調查。這次我們被臨時抽調到這個莊天公路口,對過往車輛特別是進入麥積區方向的所有車輛嚴加排查。雖然上路查車和我們在村上排摸不一樣,但是我們都一樣認真對待,每天逐人逐車,大家齊心協力把這個防疫工作做好,保護好我們全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說到這里,楊若望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和力量。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