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擔當作為 助力鄉村振興
麥積區以技能培訓為抓手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地見效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麥積區人社局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學習教育的重要標尺,把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重要內容,貫穿學習教育全過程,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積極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堅持“扶智”與“扶技”并行,注重外部幫扶與增強內生動力互動,不斷實現“培訓1人、輸轉1人、就業1人,致富1戶”的目標,實現技能培訓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有效融合,增強群眾內生動力,全面有效促進全區勞動力務工收入,讓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惠民實效。
針對參訓群體,科學設置培訓工種。麥積區人社局面向企業職工、就業重點群體、脫貧勞動力、退伍軍人等城鄉各類勞動者,按照“因需開班、一業一訓、一技一訓,小班額、多班次”要求,設置了電工、電焊、挖掘機、裝載機、汽車維修、中(西)式烹調師、家政服務、養老服務、育嬰員、美容、保安員、餐廳服務員、創業培訓等14個技能含金量高、就業待遇好、崗位需求緊缺、群眾參訓意愿強的工種。通過公開招標,擇優選擇培訓機構。對今年培訓設置的14個工種通過發布招標公告、公開招標、結果公示等過程,確定了業技能培訓學校、甘肅合力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等9家培訓實力雄厚的培訓機構承擔技能培訓任務。
立足需求實際,創新培訓方式方法。不斷探索完善勞動力培訓的方式方法,按照系統培訓與短期培訓、基地培訓與現場培訓、集中培訓與巡回培訓、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實施培訓。針對培訓需求人員多的就業技能培訓,依托招標機構,采取封閉式管理、集中辦班的方式培訓。針對部分群眾年齡結構、文化程度和各自產業的不同特點,對群眾“量體裁衣”,找準學員“需要學什么、大家都缺什么”,開展針對性培訓學習,實現了由過去“培訓什么學員學什么”的單向灌輸向“學員想學什么培訓什么”的轉變。
自主選擇培訓,推行培訓券模式。為更好讓有培訓需求的貧困勞動力自主選擇培訓項目、培訓機構,結合全區培訓實際情況,建立了職業技能培訓申報制度,推行“培訓券”式培訓新模式,有效解決城鄉勞動力技能培訓資源利用不充分、培訓需求與實際培訓專業不相符、培訓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等問題,全面提升了城鄉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的水平。同時,按照省市要求,運用就業輸轉直通車平臺,使用電子培訓券。
強化培訓監管,提高培訓質量實效。每個培訓班確定1名專人負責,全程對培訓班進行開班、指導、督查、檢查、結業等。同時,要求培訓機構實行指紋打卡的考勤管理制度,并對培訓班的培訓過程進行錄像,確保培訓質量和培訓實效。
強化就業服務,全面促進轉移就業。完善勞動力培訓與勞務輸轉一體化工作機制,為參訓提供一站式的就業服務。在培訓中,對每個參訓學員進行“就業意愿”摸底,針對參訓學員“就業意愿”分析學員“就業需求”,由培訓機構對接相關企業、勞務中介機構、人力資源市場提供崗位需求,并在培訓中舉辦就業推介會,實現“就業需求”和“崗位供給”一體化。在培訓結束后,由培訓機構對參訓學員每月進行一次就業狀況的調查,在培訓結束后,對參訓學員每月進行一次就業狀況的調查,全面掌握培訓后參訓學員的就業狀況,并持續推送提供就業崗位,幫助其就業。今年來,麥積區累計開展各類就業技能培訓6375人,其中脫貧勞動力5110人。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