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潔美觀的鄉村院落)
(白家河村新氣象)
筆直整潔的通村水泥路,嶄新整齊的二層院落,綠植環繞的景觀長廊,風格獨特的六角涼亭,充滿文化氣息的綜合文化廣場……在麥積區花牛鎮白家河村,房前泱泱渭水繞村而過,屋后綠樹青山緊依為鄰,一幅村莊美、產業強、村民富、鄉風好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鋪展開來。
地處天水市麥積區渭河河谷地帶的白家河村,屬渭河流域半干旱鹽堿山區,麥甘公路沿村東西兩頭綿延伸向遠方。幾年前,白家河村還是個有著253戶1214人的貧困村,村民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緊巴日子。
“白家河村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成績,與白家河村有一個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密不可分。多年來,村黨支部帶領大家用繡花功夫般的細心和耐心,一針一線、精雕細琢,繪就出了眼前這番好圖景。”麥積區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李東平說。
信步走在寬敞平坦的硬化村巷道上,垃圾桶擺放整齊有序,太陽能路燈一排排挺立兩旁;圖書室里有人安靜地翻閱著《花椒種植管理技術大全》,并不時認真做著筆記;便民服務站有村民前來了解富民政策;衛生室的醫務人員正為老人測量血壓;幼兒園的孩子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超市里物品琳瑯滿目……這一切,無不展示著充滿生機的新農村景象。
據白家河村駐村第一書記張進成介紹,目前,白家河村已實現村組硬化道路修到了田間地頭,環境衛生由保潔員每天打掃,垃圾“日收集、日運轉、日處理”,水沖廁所改造全部完成,污水由地下排污管網集中到污水處理站統一處理,各種基礎設施已日趨完善,全村數字電視信號、光纖入戶、4G網絡實現了全覆蓋。村里還開通了電子商務網點,更加方便了群眾辦事。
村民白天福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會住進敞亮舒適的二層“小洋樓”,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我現在種有11畝蘋果,一年收入近5萬元,家里彩電、洗衣機、洗澡間、廚房現代化設備等一應俱全。”談起生活的變化白天福如是說。
白天福只是白家河村村民過上新生活的一個縮影。
村里的巨大變化,離不開產業帶來的堅實支撐。白家河村背靠花牛鎮北山,是花牛蘋果原產地,區位優勢明顯。
在區、鎮政府的支持引導下,白家河村始終把產業振興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點工程狠抓不懈,緊抓北山萬畝林果基地建設的難得機遇,借鑒南山萬畝花牛蘋果基地建設的成功經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戶戶有主導產業、人人有增收門路”的主導思路,因地制宜,依山就勢,注冊成立了麥積區青軍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采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集中流轉本村及周邊近2100畝山地,大力發展花牛蘋果這一支柱產業,為白家河村和周邊7個村100余人在合作社提供了就業機會。今年,全村預計收獲花牛蘋果1500噸,產值可達500萬元,將給果農帶來戶均約3.2萬元的收入。
為了有效延長果品的儲藏期、解決集中收獲上市價賤傷農等瓶頸問題,白家河村積極爭取項目,整合各類資金,在原有2座2100噸果蔬恒溫保鮮庫的基礎上,新建2座2600噸果蔬恒溫儲藏庫,為全村蘋果產業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村子變美了,經濟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裕了,白家河村開始在鄉風文明建設上狠下力氣,大做文章。目前,村里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村里紅白事情集中辦理,在減少鋪張浪費的同時,給村民提供了方便;每年舉行的“五好家庭”“文明之家”“敬老孝親好媳婦”等評選活動,不僅使家庭鄰里關系和睦親近,而且讓村民們的道德素質持續提高;文化墻上的村規民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傳統文化,讓村民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