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8/BeyondPic/2020-4/3/221612nq5u7yt7tis75eg0.png)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趙怡天)2019年,麥積區為解決貧困戶陪讀家長就近就地就業增收的難題,采取“扶貧公司十合作社+貧困戶”、“扶貧公司+產業基地+貧困戶”、“扶貧公司+三變+貧困戶”等模式,在全區各鎮中心學校附近,通過土地流轉,因地制宜創辦扶貧產業園,積極吸納貧困戶陪讀家長務工,有效拓寬了貧困群眾增收渠道。
![](/Files258/BeyondPic/2020-4/3/221615wss3mgj00skks99d.png)
馬跑泉鎮的扶貧產業園是麥積區農業產業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結合東部水源地環境整治、城郊型特色產業發展、建檔立卡貧困戶就近就地就業,依托天津市西青區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50萬元、大溝村精準扶貧農民合作綜合服務社入股資金50萬元、中央三部委扶持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150萬元、公司自籌資金150萬元,在馬跑泉鎮大溝村流轉土地129.48畝而建成的,主要以建設綠化苗木、花卉種植示范苗圃為主,吸納陪讀家長和貧困戶在產業園務工,增加貧困戶收入。
![](/Files258/BeyondPic/2020-4/3/221617oqr9a63z3k5nwd1r.png)
產業園內種植常綠樹、落葉樹、小喬木、花卉等綠化常用及熱銷苗木53個品種,并建造了紫藤花架、心形花廊等特色拍照景點,通過營造花海特色景點、苗木花卉繁育,采取“旅游觀光+苗木銷售”經營模式,將彩葉樹和花卉開放時間相互錯開,打造了一處觀光旅游、婚紗攝影的好去處,縮短了投資回收周期。
產業園用工形式靈活,充分考慮到陪讀家長的實際情況,按照“來了有活干、有事就能走”的原則,在時間上靈活管理,學生放學前半小時提前放工,確保陪讀家長照顧子女生活學習不受影響;在工資報酬上,采取“計件+計時”相結合的方式彈性管理,每名陪讀家長在產業園務工月收入可達到兩千元以上,實現了務工創收和照顧學生兩不誤;產業園還定期組織開展苗木日常管護、病蟲害防治、苗木嫁接及苗木修剪等技術培訓,既做到了“授之以魚”,也做到了“授之以漁”。
![](/Files258/BeyondPic/2020-4/3/223522s4et1nzf8hm3ww61.png)
今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響,針對扶貧產業園周邊村的部分貧困戶不能外出打工、陪讀家長因照顧學生不能在家發展產業,家庭收入無法保障等情況,扶貧公司以創建森林城市和國土綠化工程為契機,在羲皇大道沿線潘集寨、慕灘等村繼續流轉土地120余畝,擴大苗木種植示范圃規模,美化城市環境,積極創造條件,千方百計吸納貧困戶務工增收。
![](/Files258/BeyondPic/2020-4/3/223705zwwss48sxwus8qws.jpg)
截至目前,全區先后建成果樹、苗木、花卉、蔬菜種植等特色農業產業園21個,建成果蔬保鮮庫6座,吸納貧困人口1300余人在扶貧產業園就業,其中在產業園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陪讀家長達1000余人。同時,在后續產業培育上,麥積區將通過建設示范園、引進新品種、設置對比試驗、定期或不定期對貧困戶陪讀家長進行技術培訓,以增強貧困戶產業發展“造血”能力,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基礎。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