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8/BeyondPic/2019-11/22/173609rb9zzjga9jlok6wz.jpg)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李欣 趙怡天)2017年,麥積區馬跑泉鎮什字坪村的農家書屋被評為全國示范農家書屋。兩年過去了,什字坪村的農家書屋以更加優質的服務,更加齊全的書籍種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村民走進書屋,將閱讀變成習慣,讓“書香社會”真正在農村扎根。
![](/Files258/BeyondPic/2019-11/22/173608zeakwkdja5kzwwka.jpg)
初冬時節,麥積區馬跑泉什字坪村的農家書屋里暖意濃濃,書屋中間的長方形桌邊坐了不少人,大家安靜的讀書看報,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下午五時許,附近放學的學生們匆匆趕來,還書、借書、閱讀,所有動作一氣呵成,嫻熟自然。學生趙芮告訴記者,她上個星期借的成語漫畫書看完了,今天放學早,她先來還掉,打算再借一本拿回去看。“這里的書我經常會來看,有時候還把我們的同學叫上來一起看書,我很喜歡這里的書。”趙芮拿著書給記者說到。
![](/Files258/BeyondPic/2019-11/22/173607vj3qsicnz4raq779.jpg)
退休教師倪海江是書屋的“常客”,住在附近的他,一有時間就“泡在”書屋里,從國內外經典文學作品到養殖、種植的各種農民實用書籍都是倪老師的心頭好,常常一翻起來就忘了時間,“我們這個農家書屋的書比較全,想看哪一門就有哪一門,我是愛看紅色記憶這方面的書,另外像書法這些,還有一些養花的知識,養殖業的書我都愛看,我們村上圖書管理的比較好,品種也多,對我們村民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的地方。”倪海江說。
![](/Files258/BeyondPic/2019-11/22/173605ansajp3goqpw77os.jpg)
什字坪村農家書屋的良好發展,離不開完善的借閱制度和管理制度,2014年,年過古稀的李華忠接過接力棒,成為什字坪村農家書屋第三代管理員。為改變書屋書籍少,借閱量不足等問題,他發動村委會干部帶動村民捐贈書籍,并在麥積區圖書館的指導下,系統學習了圖書分類方法。如今書屋各類書籍5600余冊,期刊雜志900余冊,僅今年1月到10月便已借閱書籍2400余冊,來看書的人也從本村輻射到了周邊村莊。如今已76歲的李華忠一遍翻著詳細的記錄本一遍給記者說到:“圖書我就是按照國家圖書分類法進行分類,再碼放到一定的位置,然后讀者來借書的話,就按照類別幫忙給他找到要讀的書籍,要還書的話,就按照他借閱的時間,不能超過10天的時間,我告訴借書的人,你一定要保管好書籍,然后才讓借閱人就把書拿走。”
![](/Files258/BeyondPic/2019-11/22/173604wq3o3d3qn33ncqqu.jpg)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農家書屋架起了農村孩子接觸外界信息的橋梁,潛移默化的改變著農民的生活習慣。農家書屋已經成為我區新農村建設中群眾文化工作的一道靚麗風景,也將成為鄉村振興的精神家園。
“人的生活好,還要提升自身的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鄰里之間和諧了,社會也就越來越穩定了。今后書屋還要再擴大,能把電子書屋跟這些都匹配上,今后我們的村民都變成新型農民,有知識有文化,把群眾的生活進一步提升。”什字坪村黨總支書記王剛期許著說到。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