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8/BeyondPic/2019-11/14/162844axrimm2v97vxrpvn.jpg)
麥積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姚苗 何彤彤 丁啟 實習記者 劉秋鈺)為創新扶貧模式,助推精準扶貧,實現殘疾人扶貧工作從“輸血型”到“造血型”轉變,天津市西青區于今年7月定向幫扶麥積區建立貧困殘疾人就業托養扶貧車間,開展殘疾人崗前培訓和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殘疾人扶貧車間的成立解決了因病因殘家庭無法就業的難題,有效推進了麥積區殘疾人實現精準脫貧。
![](/Files258/BeyondPic/2019-11/14/162842w5mtgk3z8p1k1t0f.jpg)
近日,記者走訪了麥積區殘疾人就業托養扶貧車間。在手工藝教室,學員們正忙著完成手里的傳統工藝畫,他們個個聚精會神,努力認真的完成著自己的作品。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學員都是麥積區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經過麥積區殘疾人聯合會推薦,來到扶貧車間開展為期半個月的集中托養式技能培訓。
![](/Files258/BeyondPic/2019-11/14/162847p04potlmak8s44o2.jpg)
在參加培訓的學員中安江波做的非常認真。記者了解到安江波從小患有癲癇病,上初中后因病早早結束了學習生涯。后來由于擔心害怕打工途中癲癇病發作,一直不能自信的面對工作,導致經濟生活條件差。現在能夠在扶貧車間參加培訓并有望工作,安江波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訴記者,現在國家的政策這么好,自己能夠在這里安心學習,今后會更加努力,通過扶貧車間這個平臺,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Files258/BeyondPic/2019-11/14/162853lxv6g6u56xut0ax6.jpg)
麥積區殘疾人就業托養扶貧車間自從成立后,按照培訓與就業、培訓與扶貧、培訓與科技普及相結合的原則,從方便學員、多元選擇出發,采取多種方式、多渠道、多層次、多班型開展培訓。通過組織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愿的殘疾人參加健康管理、康復護理、創業心理、就業理念與常識、手工藝制作、電子商務實用技能等培訓工作,培養殘疾人學員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使殘疾人能夠熟練掌握就業技能和就業知識,轉變其就業觀念,增強其就業信心,讓每一個學員在扶貧車間學有所長、學有所得。
![](/Files258/BeyondPic/2019-11/14/162854em8xgn1zfgvzmh83.jpg)
與此同時,為了幫助更多的貧困殘疾群眾實現就業脫貧,麥積區以政府購買社會機構服務的形式,啟動實施了麥積區貧困殘疾人就業托養試點工作。依托殘疾就業扶貧車間“康療+托養+培訓+就業”四位一體的助殘扶貧新模式,把扶智與扶技相結合,把康養與就業相結合,引導貧困殘疾人摒棄“等、靠、要”的觀念,對貧困殘疾人實施分類定策,分類施助,精準扶貧,讓部分殘疾人在享受到托養服務的同時獲得薪酬,實現了“掙錢顧家兩不誤”,有效助推了貧困殘疾人家庭早日脫貧。
![](/Files258/BeyondPic/2019-11/14/162848jhoucyjq2zmsm54j.jpg)
![](/Files258/BeyondPic/2019-11/14/162856pa0ceautcbpndn7p.jpg)
![](/Files258/BeyondPic/2019-11/14/162846o67e58zt3bqbv8t6.jpg)
![](/Files258/BeyondPic/2019-11/14/162851rebeuwxbxw4bk6wx.jpg)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