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李欣 趙怡天)麥積區中灘鎮扶貧產業園位于距鎮中心不足一公里的中灘鎮汪李村,占地61.27畝,在這里工作的主要是附近的陪讀媽媽,常芳霞就是其中一位。“我們的兩個娃在鎮上念書,大的上二年級,小的上幼兒園,我平時就是給娃做飯,娃上學去了,我就在這里干活。”常芳霞一邊摘著豆角,一邊給記者說道,“一天給我們100元,一年干起有10個月,算下來就是2萬多元錢,也給家里也補貼一點家用。”說話間,常芳霞腳邊放豆角的筐就被裝滿了,她竄向下一巷繼續一邊摘豆角一邊和其他媽媽們聊天,產業園里時不時傳來她爽朗的笑聲。
常芳霞是中灘鎮漆李村村民,夫婦二人曾常年在外打工,長期勞累的工作拖垮了他們的身體,重活累活干不動,飯店超市工作時間又太固定,她無法兼顧照顧孩子,這樣的現實一度讓她十分苦惱。“今年3月份,鎮上通知說有個產業園,過來就一邊給娃做飯一邊打工,活簡單輕松,上手也快,按點也能接送娃,時間上都寬裕。”來扶貧產業園工作,讓常芳霞心里輕松了不少。
去年以來,麥積區在全區各鎮中心學校附近,因地制宜創辦扶貧產業園,積極吸納貧困戶陪讀家長務工,充分考慮陪讀家長的實際,按照“來了有活干、有事就能走”的原則,在用工時間上靈活管理,在學生放學前半小時提前放工,確保陪讀家長照顧子女生活學習不受影響;在工資報酬支付上采取“計件+計時”相結合的方式彈性管理,每名陪讀家長在產業園務工月收入均達到2000元以上。“現在政策也好,給我們陪讀家長也特別照顧,然后各個領導也來對我們關心,時常來看著指導,從不會種地到會種,現在就是有些蔬菜我們自己也學到了技術,也可以能種,感謝領導對我們這些陪讀家長的幫助。”常芳霞真誠的說道。在產業園的工作讓陪讀媽媽們充分利用起孩子在學校的時間,通過工作增加收入,結識朋友,豐富生活,實現自我價值。
據悉,麥積區扶貧產業園的建設采取“扶貧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扶貧公司+產業基地+貧困戶”、“扶貧公司+三變+貧困戶”等模式,宜苗則苗、宜菜則菜、宜果則果,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1500萬元,流轉土地850畝,先后建成果樹、苗木、花卉、蔬菜種植等特色農業產業園20個,吸納貧困人口1300人在扶貧產業園就業。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