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7/BeyondPic/2019-7/3/175215scvqu0pmmqm4un04.jpg)
6月29日晚,由麥積區精心打造,以麥積區甘泉鎮兩棵宋代玉蘭古樹及“甘泉露”相關的神話故事為基礎的大型秦腔古裝劇《玉蘭仙子》于在天水秦州大劇院首演后,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普遍好評。
![](/Files257/BeyondPic/2019-7/3/175059wkzw38aafmem3qyq.jpg)
(《玉蘭仙子》編劇、中國作家協會、戲劇家協會會員牛勃)
6月30日,《玉蘭仙子》研討會在天水賓館舉行。省級院團專家學者,市級專家學者,主創主演人員以及相關單位負責人匯聚一堂,為《玉蘭仙子》的打磨提升“把脈會診”。 《玉蘭仙子》編劇、中國作家協會、戲劇家協會會員牛勃介紹了該劇創排過程。現將各專家學者的發言摘要如下:
![](/Files257/BeyondPic/2019-7/3/095455l00p7zw9w0xxwpwy.jpg)
(省劇協常務副主席劉秋菊)
省劇協常務副主席劉秋菊代表省劇協衷心祝賀《玉蘭仙子》首演成功,對舞臺戲劇服裝都表示了肯定。
![](/Files257/BeyondPic/2019-7/3/175044tes0ff6f7ewdchof.jpg)
(甘肅省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顧問王正強)
甘肅省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顧問王正強對《玉蘭仙子》表示肯定,認為:神話劇想象空間更大,舞臺舞美好看,服裝設計很到位,人物形象豐滿;好聽:傳統帶有創新,配器很飽滿;好記:有地方色彩的故事,人、神與自然和諧共處。意見:改善戲劇結構(一幕一故事完整性更強),線條頗顯凌亂;反面形象用力過猛;故事更飽滿豐富一些,戲劇沖突更明顯一些。
![](/Files257/BeyondPic/2019-7/3/175046mivicmdv6v8m3uuu.jpg)
(國家一級導演,甘肅省隴劇團團長、隴劇院院長王亨)
國家一級導演,甘肅省隴劇團團長、隴劇院院長王亨首先祝賀麥積劇團有了保留價值的劇目。他建議:劇本不要過分渲染神仙技能,可以在開頭引入講解天水故事;加強故事的連貫性,線條故事更豐富些,增加審美性。
![](/Files257/BeyondPic/2019-7/3/175047jlu33da5klaeyslx.jpg)
(國家一級導演,第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副團長、藝術總監李東橋)
國家一級導演,第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副團長、藝術總監李東橋:演出很成功,近乎完美,從演員舞臺都很到位,有地域文化氛圍,從劇本到導演,藝術呈現很豐滿。建議:劇情厚度再增加,過渡太倉促,結尾未升華。
![](/Files257/BeyondPic/2019-7/3/175048s3l38iul5ymbmemm.jpg)
(省劇協駐會副主席石小軍)
省劇協駐會副主席石小軍:作為傳統劇目,好看好聽。反面人物的道德觀、價值觀還需商榷;仙子被捉時,故事不合理;仙子舍身跳崖,張力不夠,結尾有待加強;完善劇本的邏輯性、連貫性,增加戲劇張力沖突。
![](/Files257/BeyondPic/2019-7/3/175050d0brfy42fbvnasa3.jpg)
(著名表演藝術家陸淑琦)
著名表演藝術家陸淑琦:二度創作,在節奏上把握的很好。開頭部分不夠成熟;每場的收光可以再延長一點;火把可以再渲染一點。
![](/Files257/BeyondPic/2019-7/3/175051rfg1v9v3s3gifo41.jpg)
(天水文化學者、民俗學專家李子偉)
天水文化學者、民俗學專家李子偉:整個劇情、配樂都很棒。劇情時代背景不清晰;角本有待加強;背景建議重新設計。
![](/Files257/BeyondPic/2019-7/3/175052e7ez81pnz1pnl14l.jpg)
(天水師院文傳學院副教授丁念保)
天水師院文傳學院副教授丁念保:情節緩慢(主角的愛情),情戲進展慢;朱布仁私占甘泉理由不充分,水少得瘟疫也交代不清;布景有待改善;戲文再推敲。
![](/Files257/BeyondPic/2019-7/3/095402jfwaf6fgfgkq2219.jpg)
(天水師院文傳學院副教授、博士郭富平)
天水師院文傳學院副教授、博士郭富平:唱腔的歌劇化,劇目的小品化;找準藝術定位;完善故事情節,深化人物細節。
![](/Files257/BeyondPic/2019-7/3/175054uf9swswx1sl92ole.jpg)
(天水市文聯副主席文軍)
天水市文聯副主席文軍:演員、配樂,現代戲劇元素運用很好。故事情節、邏輯層次不是很連貫;舞臺設計不夠豐富;更加大膽的運用現代戲劇元素會更好。
![](/Files257/BeyondPic/2019-7/3/175055uezszi5eplqeeii8.jpg)
(天水市文化藝術研究所所長辛軒)
天水市文化藝術研究所所長辛軒:主題新穎,立意突出;觀賞性強;巧妙加入地方文化。故事前期交代不清,主題遞進不強;母親阻擋的戲份太多,武曉軒的妹妹人物顯得多余;明晰矛盾和主線,結尾太倉促。
![](/Files257/BeyondPic/2019-7/3/175056knvvf9hcggnqzfvg.jpg)
(天水師院文傳學院副教授、文學碩士楊敏)
天水師院文傳學院副教授、文學碩士楊敏:玉蘭跳崖后武曉軒的情緒再有張力成熟一點;臺詞的動作性、人物塑造性和情節推動性有待加強;結尾的矛盾處理有些平淡。
![](/Files257/BeyondPic/2019-7/3/095404ew7aeavx2q9av7tw.jpg)
(天水秦腔研究會會長郭永杰)
天水秦腔研究會會長郭永杰:演員的表現有些弱,多體現飄逸;唱腔的輕重有待改善。
![](/Files257/BeyondPic/2019-7/3/175057srzkz4kzz9ptxj9k.jpg)
(天水秦腔研究會副會長、天水育生中學教師李三祥)
天水秦腔研究會副會長、天水育生中學教師李三祥:氣氛渲染,戲詞雙飛雙玉堂部分再清晰一些;道具情節矛盾,再突出一點。
相信得到眾專家學者的把脈會診的《玉蘭仙子》,再經過不斷打磨提升,一定能走得更遠,必將成為麥積區乃至天水的一張新名片。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