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6/BeyondPic/2018-6/15/1806151015d0ea5cba22e304bc.jpg)
(高紅紅)
20年前,麥積區元龍鎮馬家溝流域荒地里蒿草叢生,山坡上地皮裸露,刮風時塵土飛揚,下雨天路跡難尋。1998年,土生土長的元龍姑娘高紅紅把賺得的人生第一桶金義無返顧的投向這里,承包荒山開始綠化。20年后,昔日的蕭索一去不返,現如今這里綠山環抱,林豐草茂,蝶舞蜂飛,鳥語花香。
30歲到50歲這20年對于高紅紅來說,是與6000余畝荒山的命運休戚與共、共生共榮的20年,更是頗具戲劇性的人生夢想成真、青春無悔的20年。
(深讀)綠化“女狀元”高紅紅的生態夢
![](/Files256/BeyondPic/2018-6/15/18061510151517c6ae686b95cc.jpg)
(高紅紅20年植樹造林給荒山披上了綠裝)
1、“20年生態發展,歷經了荒山禿嶺到青山綠水的艱難過程,也得到了‘綠色銀行’回饋的豐厚回報。作為一名普通人,自感青春無悔。”
5月31日清早,家住麥積城區的高紅紅將家里家外收拾的一塵不染后,開始梳洗裝扮。幾分鐘后,鏡中的自己看上去妝容精致,衣著得體。出于多年習慣,她一邊注視著鏡中的自己,一邊下意識的往耳后攏了攏高聳的發髻,然后拎包出門,朝東向20多公里開外位于麥積區元龍鎮的天水林豐農林科技有限公司趕去。
高紅紅年至五旬,系該公司董事長。自1998年至今,元龍鎮底川村店坊里和井兒村馬家溝的6000余畝“三荒”地經過20年不間斷的培植和管護,在她的手中美麗嬗變。放眼望去,群山葳蕤 ,“裸奔”不再。
“截止目前,店坊里林場和馬家溝農場綠化面積已達6000余畝,其中4000多畝是生態林,2000多畝是經濟林,另有育苗基地200畝。”高紅紅笑著說。
站在一棵高十幾米,冠徑近十米的大核桃樹樹蔭下,高紅紅看看不遠處低洼地帶正給1尺多高的向日葵嫩枝鋤地的工人,再朝上看看給花牛蘋果疏果的少婦們一邊干活,一邊隨地頭自帶“唱機”里音樂聲隨意搖擺的身影,內心有些莫名的激動。因果子結得太過密實,蘋果地里,被疏下的小蘋果已如鵪鶉蛋般大小,一個個“蔫頭土臉”鋪在樹下。
高紅紅說,除了4000多畝日本落葉松外,她的兩個林場和農場還栽植花牛蘋果675畝,黑寶石大李子112畝,櫻桃120畝,花椒165畝,早實核桃1260畝。
地邊“露臉”處,多層微卷的紅色月季香氣撲鼻,另有景觀花連翹、五月菊、丁香等色香俱佳、花開正旺。路邊花帶連片處,一個個蜂箱在寬敞地帶依次擺放,蜂人路邊搭帳煮茶,群蜂逐花嬉戲。展現在人眼前的,是活脫脫一幅景色旖旎的田園生態畫卷,美不勝收。
年后至今,尤其是“4.6”凍災發生后,面臨花椒絕收、櫻桃所剩無幾的天災,高紅紅近兩個月時間除了外出開會外,幾乎天天都在山上呆著。
“投資農業難免遇上天災。這些年來,凍害、雹災每隔兩三年就能光顧一次,災情程度大小不一,然而象今年這樣正值花期氣溫陡降零下,致大櫻桃大面積減產,花椒絕收的,印象中不是太多。”在大櫻桃地里,高紅紅看著樹上稀稀拉拉所剩無幾的櫻桃,略帶遺憾的說。
擱到往年,這個時候正是大櫻桃成熟的時候,一串串瑪瑙般鮮艷的果實綴滿枝頭,一天幾十人的隊伍手忙腳亂的連軸勞作,采摘節奏似乎仍趕不上果實成熟的速度,往往是一茬趕一茬賽著熟。然而今年此時,那種揮汗如雨的場面暫時沒有了,兩個工人抬著一個塑料框子搜羅好幾臺地塊,才勉強摘得一框。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高紅紅說,災情過后,覆膜保墑、修枝除草這些災后補救的活一天都沒敢耽擱。櫻桃花椒沒了,還有蘋果、李子和核桃,山上山下仍一片忙碌。
“20年生態發展,歷經了荒山禿嶺到青山綠水的艱難過程,也得到了‘綠色銀行’回饋的豐厚回報。作為一名普通人,自感青春無悔。”高紅紅說。
2、“給荒山披上綠裝后,昔日的山溝溝真正成了金山銀山。夢想成真的那一刻,一切的付出都值了!”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將眼前的高紅紅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聯系起來。
“一想到農人,大腦中總是會浮現出灰頭土臉、膚色黝黑的人物形象,我看著不太象是吧?”高紅紅笑呵呵的自我調侃道。
32年前,自幼受善于經營的父親影響,18歲那年,高中一畢業高紅紅就做起了服裝生意。由于長相甜美,善于吃苦,她的生意沒多長時間就紅火起來,繼而在之后的10年間做得風生水起。
“愛美是女孩天性,我自然也不例外。每次去進貨,我先緊著自己喜歡的挑,回來后自己給自家店做模特,沒想到宣傳效果還不錯,前來買衣服的顧客也總是點名要我身上穿的那種,到最后我試穿遍了,衣服也就售罄了。”高紅紅說,也就是從那時起,自己養成注重衣品的習慣,并堅持多年。在她看來,衣著得體、裝扮到位是女人一生的功課。
說起掘人生第一桶金那個時段,高紅紅坦言過程很辛苦,但日子過得很充實,也很快樂。
“30多年前沒有銀行卡,出門進貨為節約時間,一般選夜火車出門,上萬元進貨款為了安全都塞長筒絲妹里纏在腰間,晚上睡覺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睜。偶爾車次緊張時,為了趕時間,自己也扒過火車、鉆過車窗。”高紅紅回憶起那段風風火火的日子,往昔的辛苦點滴已然成為甜蜜的記憶。
就這樣辛辛苦苦干了10多年,高紅紅也由妙齡少女變身人婦,且成了兩個兒子的媽媽。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小日子過得幸福溫馨。
然而,有一次回了趟娘家,途中所見所聞讓她的內心有些不平靜了!
那時候,老家的“三荒”地很多,高紅紅回家路過的地方隨處都能看到祼露地皮的山坡和蔓延生長的蒿草,即便有些地塊還能看出耕種過的痕跡,但也是草比莊稼長,荒蕪勝過豐收。恰逢那時,政府允許有能力者承包荒山荒坡,鼓勵興辦生態農業。
回家后,高紅紅大腦里總是交替閃現著現實中的“三荒”地和想象中它們變成青山綠水的樣子。最后和丈夫一商量,決定將十多年做生意掙下的錢,投向荒山綠化。
1998年,高紅紅帶著自己的積蓄和東借西挪籌到的百十萬元回到元龍鎮,將底川村店坊里的1000多畝荒山荒地流轉了過來。眨眼間,問題隨之而來。
“要植樹造林,首先要將坡地修成梯田狀。然而,面對只可容納三馬車勉強通過的坑洼小路,大型機械根本無法進場,在那種條件下要想平整出象樣地塊,絕非易事。”回憶起當時一幕,高紅紅至今記憶猶新。
工人要干活,首先要有吃住的地方。沒法子,一些建筑材料拉到村口后,高紅紅就組織招來的工人每天開著十幾輛三輪車往山上轉運。山上沒水、沒電、沒處住,她就招呼工人搭帳篷、點蠟燭,吃用山泉水。
工人進場之初,附近熱心的村民看到她忙前忙后,時不時過來提醒一下:“你這純屬瞎胡鬧,自己掙倆錢不容易,投到這么個大山溝里,到頭來怕一個響兒都聽不到。”說實在的,剛聽到這話時,從未干過農活的她心里也曾犯過嘀咕,未來有太多不可確定性,自己這樣做到底對不對?
承包第一年,高紅紅和工人們一道,一邊建廠房一邊墾地,齊腰深的蒿草如同卷地毯似的,被一塊塊剔除。一年后,1300多畝荒地全部呈梯田狀顯現,最后在林業專家的規劃下,全部種上落葉松、板栗、核桃和花椒。
“建設過程之艱辛可想而知,記得建設第二年年三十晚上,等我和丈夫拖著疲乏的身軀回到家時,前來討工錢的工人正候在家里。沒法子,倆人只好出門借錢,最后給工人付了工錢后,好歹湊合著過了個年。”高紅紅說。
1998年至2002后間,店坊里農場終于建成,昔日的荒山上開始泛起綠意,在高紅紅心里懸了3年的石頭終于落地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2002年,高紅紅又將目光投向井兒村馬家溝流域,這是個比店坊里條件還艱苦的地方,生活在這里的村民下山趕個集,只有一條羊腸小道供人出行,運送貨物也只憑借人挑馬馱。這一次,由于店坊里林場也具備貸款條件,她拿著貸款一次性又承包馬家溝荒地5000多畝。為了方便山上作業,她先拿出十幾萬元修了一條通往山上的路。
“當時修路時,當地村民自愿投工投勞,場面感人。路修好后,這才和店坊里一樣,開始著手墾地、建基地。”高紅紅說。一年多時間后,2000多畝的生態林和3000畝的經濟林被栽種了起來,長勢良好。
由于在荒山綠化植樹造林方面成績突出,2007年,高紅紅被國家綠化委授予 “全國綠化獎章”;2008年,在全國婦女“雙學雙比”活動中,全國婦聯授予她“全國十大綠化女狀元”稱號。作為當時甘肅惟一一位獲此殊榮者,她身披綬帶和其他各行各業成績突出的婦女同志們在人民大會堂當時有幸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除此之外,還獲得省市榮譽若干。
“給荒山披上綠裝后,昔日的山溝溝真正成了金山銀山。夢想成真的那一刻,一切的付出都值了!”高紅紅感慨不已。
3、“生態顏值和氣質的提升,必將帶動大數據、大健康、大旅游等綠色產業向善向好發展,享受生態紅利也將成為必然。”
為了更好的將產業生態化,2009年,高紅紅成立“天水林豐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并相繼投資建成了庫容10000噸的果品恒溫保鮮庫,和花椒、花椒籽深加工流水線以及公司辦公樓和員工宿舍。2011年,她又注冊成立天水市匯農林果農民專業合作社,采用合作社+企業+農戶+基地的運營模式,通過農民變股民的形式讓自愿入股的農戶加入到合作社來,由企業帶動農戶發展,助力當地脫貧攻堅。
高紅紅說,發展現代農業、降低生產成本、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戶收入,是合作社成立的宗旨,而農業產業化、科技化、精品化則為發展方向。遵循著“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則,合作社成立以來,在積極扶持當地農戶發展林果業方面,合作社向當地農戶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免費培訓服務,與此同時,優質苗木供應也在服務范圍之內。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當地發展林果的農戶現已達3000多戶,花椒種植面積已達15萬多畝,為當地農戶致富和生態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除此之外,年解決富余勞動力600多人次,季節工400多人次。2013年,天水匯農林果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國家商標局注冊了“智多寶”核桃商標和“益家果園”商標,合作社果品基地被國家綠辦認定為“綠色果品”生產基地。
20年來,高紅紅切身感受到了荒山綠化在生態環境改善方面的所起的巨大作用和由之帶來的豐厚利益回報。下一步,她將依托基地和農場現有規模,在冷鏈物流、電子商務以及田園采摘、觀光旅游等方面下功夫,大力興辦“三產”產業,從而讓生態效益最大化,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生態顏值和氣質的提升,必將帶動大數據、大健康、大旅游等綠色產業向善向好發展,享受生態紅利也將成為必然。”面對未來產業發展,高紅紅若有所思。 文/圖蘭州晨報/掌上蘭州首席記者王蘭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