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麥積鎮灘子村,提起溫曉東,人們總會豎起大拇指夸口稱贊,不光是他的親近、隨和及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更多的是他給村子里辦的那些看得見、摸得著、與群眾關系最密切的實事。
溫曉東是麥積區委宣傳部干部,2017年5月,擔任麥積鎮灘子村駐村幫扶工作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為了摸清灘子村基本情況,他時常深入農戶調查摸底,制定相應的扶貧策略,迅速實現了從一名機關工作人員到幫扶隊員的轉變。
作為第一書記,溫曉東緊緊圍繞黨建中心工作目標,以“黨員固定活動日”為抓手,組織全村黨員集中扎實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通過學習,班子成員了解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方略,熟悉了精準扶貧工作所面臨的歷史機遇和挑戰,明確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目標任務,找到了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著力點和切入點,進一步增強了村“兩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駐村后,溫曉東起早貪黑,把駐地當作自己的家,和老百姓同吃同住。為了能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他先后走訪貧困戶90戶,足跡踏遍灘子村6個自然村,詳細掌握村情社貌及貧困群眾家庭年收入情況、居住條件、家庭生活、致貧原因等各方面情況。在和老百姓拉家常、話長短中,他進一步理順了幫扶工作思路,將幫扶措施具體化到一戶一策,不斷教育引導貧困群眾逐步轉變“等、靠、要”的思想觀念,鼓勵他們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并積極聯系相關部門、單位對貧困群眾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因地制宜地幫助貧困群眾大力發展富民產業。現在,伴隨著養蜂、養牛、養羊、養豬、果木栽植等如雨后春筍般噴薄而出的各種富民產業,灘子村先后涌現出一大批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45.32%下降為2017年的3.27%,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3200元上升為2017年的7603元,為確保貧困人口如期實現穩步脫貧打下堅實基礎。
自擔任駐村幫扶工作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以來,溫曉東考慮最多的就是為老百姓多辦實事,他曾經說過:“能到這里為老百姓服務,是黨和政府對我的信任,更是我的光榮,我會為灘子村的明天更加美好奉獻我最大的熱情和精力。”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在駐村幫扶期間,溫曉東除了關心群眾的脫貧致富,更關心村里基礎設施的建設,他及時向部領導匯報自己的想法,通過多方渠道積極聯系銜接相關部門爭取項目,在他的努力下,修建了投資200多萬元的防洪堤3500多米,投資約90萬元在河上架設了5座人行便橋。使得多少年來嚴重威脅著兩岸住戶安全的河流隱患得到徹底治理。
路好了,橋通了,群眾沒有地方進行文化活動怎么辦,溫曉東又開始謀劃起來,新建的鄉村舞臺和文化廣場,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養;為五保戶蓋的3間新房,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硬化的400多米桑家山道路和3.58公里痷房下至楊家坪主路及小巷道,使村民告別了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泥濘不堪的鄉村土路;鋪設的1000平米滲水磚,粉刷的8000平米公路沿線農戶外墻體,更加美麗著村里道路沿線的風景。還有村里護坡和公共活動場所的修建、村小學門前道路的硬化、結合全域無垃圾創建在村上組織保潔員對村里進行垃圾的清理、配合相關部門單位給村民發放的垃圾桶······所有這些,都滲透著溫曉東忙碌工作的身影。
艱辛的付出,總會有豐碩的收獲,如今,灘子村一條條寬闊干凈的水泥路面、一間間整齊亮堂的民房、各類完善的公益設施,儼然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祥和、美麗、幸福的農村新景象。
(天水在線編輯:付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