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上過一天學,卻掌握了一套獨到的養豬技術,當上了養殖行道的“天蓬元帥”;一直追逐著自己致富的養豬夢想,他就是天水市麥積區琥珀鎮馬家坡村的村民吳錄保。
今年48歲的他,10多年前只身前往河北省大城縣了開始打工生涯,從干豬場飼養員開始,一直干到負責豬場生產的全面工作。經過6年的學習積淀,他不僅掌握了養豬的技術,還對豬市的行情做到了心中有數,并且具備生豬養殖和豬場管理的能力。2011年10月他回到老家,通過向親戚朋友借款、貸款,多方籌措資金20萬元,干起了養豬。起步之際,由于缺乏資金,只能走自繁自養的道路。2011年11月,吳錄保投資2萬元購進6頭母豬、1頭種豬,到第二年就發展到40多頭,到第三年發展到200多頭,養豬場由小到大,自繁自養,走上了滾雪球式的良性發展之路。
然而,到了2013年,當吳錄保養的豬達到200多頭,他準備撲下身子甩開膀子大干一番事業時,不料肉價驟降、飼料價格上揚、豬肉銷售緩慢,整個豬市遭遇“寒流”,萬般無奈之下,他將肥豬賣了。面對大起大落的豬市,吳錄保始終沒有放棄他的養殖事業,他知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豬肉的市場需求量應該是越來越大,豬市的“寒流”遲早會過去。
2016年,豬肉價格一路飆升,創近10年新高。2月18日,記者在麥積區琥珀鎮采訪時,在馬家坡吳錄保的豬舍見到了豬倌吳錄保,此時,吳錄保正忙碌著察看一小豬仔的長勢情況,原來,今年除夕之夜,一母豬順利產下19只豬仔,其中,一個小豬仔不會吃奶,吳錄保把它抱在懷里用奶瓶喂奶,向對待嗷嗷待哺的幼兒,一喂就是半個月。
就這樣,吳錄保養豬堅持了下來,目前他的養殖場現有母豬10頭、仔豬60頭、育肥豬15頭。2016年,吳錄保養的豬年出欄量將達到300頭,年純收入10多萬元。【竇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