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群眾的好書記
——記麥積區花牛鎮白家河村黨支部書記白青軍
![](/Files249/BeyondPic/2016-4/29/094236nm5u1v3nz6eukv61.jpg)
白家河村位于麥積區花牛鎮北部,屬干旱山區,山高、路陡、干旱和偏遠是進入白家河村的第一印象。全村轄2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231戶1027人,耕地面積175畝,果園面積8043畝,其中蘋果6083畝,核桃1960畝。近年來,村支部書記白青軍帶領村“兩委”一班人按照黨建引領、產業帶動、服務民生的工作思路,全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全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Files249/BeyondPic/2016-4/29/094237m0mfz97czaa930iz.jpg)
——心系鄉梓,勇挑重擔。白青軍,中共黨員,現年48歲,一個土生土長的白家河人,從小家庭生活困難,他見證了白家河村的貧困,于是他成為最早一批走出白家河村在外務工的人。由于他勤奮、踏實、有眼光、有頭腦,通過幾年在外打拼,增長了見識、累積了經驗,1999年瞄準了市場上焦炭緊缺的機會,注冊成立了天水市宏興燃料有限公司,并發動家鄉青年到自己的公司務工,公司經營的風生水起,生活發生了翻天動地的變化。
![](/Files249/BeyondPic/2016-4/29/094245cy4fdwwbgb9ydsgj.jpg)
白青軍有了自己的企業后,自己與家人過上了好日子。2009年回到家鄉,發現村里的好多土地荒置著,村落荒涼和落后,沒有生機活力,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當時的個別村兩委班子成員為生活所迫,也到外地務工了。鑒于以上情況,白青軍義無反顧挑起了全村發展的重擔,自任職以來,他馬不停蹄,積極走訪黨員群眾,謀發展、求良策,和班子成員經常商議工作到深夜,白家河村也因此而翻開了新的一頁。
![](/Files249/BeyondPic/2016-4/29/094238vffkfk6owbk63o6y.jpg)
——立足實際,因村施策。面對白家河村“一窮二白”的現狀、村民安于現狀的冷漠,白青軍決定首先要走好了“三步棋”,一是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征求意見。他帶領村兩委成員扎實征求到了本村有威望的老黨員、村民代表等人員的意見建議,并制定出了符合本村實際的“村規民約”,自此以后,小到家落院戶、巷道的環境衛生,大到鄰里糾紛、村內重大事項決議,都達到了村內“自治”的效果;二是組織參觀學習,開闊思維眼界。為了使村內群眾解放思想,提升致富能力,白青軍從自己公司的財務上劃轉部分資金,用于組織群眾代表到外地參觀學習,進一步激發了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三是認真落實“四議三雙”,村務公開透明。白青軍始終把惠民生、求實效、嚴律己放在工作的首位,自覺踐行群眾路線,不折不扣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堅持實行村級事務民主決策制度,凡涉及村上低保評選、糧食直補、退耕還林補助、救災救濟款發放、土地流轉、宅基地審報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嚴格按照“四議”程序進行民主決策,確保村級事務公開、公正、透明。全面開展“三雙”活動,組織黨員對各類服務事項進行公開承諾,接受群眾監督。目前,全村各項事務規范有序,村風民風淳正。走好了“三步棋”,他與部分村民一道站在荒蕪的田間地頭,探討了全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中長期規劃,得到了群眾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Files249/BeyondPic/2016-4/29/094239c6zw9w3mm2j2c13c.jpg)
——輻射帶動,“抱團”脫貧。抓住蘋果市場需求旺盛的大好機遇,借鑒南山萬畝花牛蘋果基地建設的成功經驗,因地制宜,按照“支部+協會+農戶”的模式,2012年,白青軍注冊成立了天水市麥積區花牛青軍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前期墊資230多萬元,建立了6083畝優質果園,吸納了社員135戶(其中86戶為貧困戶)。按照“前期統一墊資,后期收益返還”的合作模式,動員和引導86戶貧困戶返包分戶經營2116畝優質果園,進一步激發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信心。特別在精準扶貧專項貸款中,通過與貧困戶簽定精準扶貧脫貧致富三方帶動協議,100戶貧困戶將精準扶貧專項貸款500萬元積極自愿入股合作社,每戶每年可獲取入股分紅資金4000元,目前,已支付首年帶資入企收益資金40萬元。2015年,脫貧人口達到149戶695人,村貧困人口發生率由建檔立卡時的72.08%降到了4.48%,脫貧人口可支配收入達到6137元。
![](/Files249/BeyondPic/2016-4/29/094243ntgdn28m8qgd2q83.jpg)
——精準脫貧,改善村貌。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后,白青軍主動銜接區上“1+17”牽頭部門,爭取精準扶貧項目和資金。去年以來,依托“通暢通達工程”交通項目,新修農村道路6.9公里;積極爭取“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硬化村內小巷道0.5公里,修筑河堤1.1公里;啟動實施了巧河自然村87戶人畜飲水工程,完成了87戶危舊房改造任務,并給每戶村民落實發放了13500元危改資金,606平方米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主體已完工。新修文化長廊500余米,垃圾池1處,安裝太陽能路燈23盞。投資36.95萬元創建了白家河光網信息化示范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100%,全村4G手機用戶普及率100%,光網寬帶入戶率達到48%以上。建立了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為農戶購銷農產品提供了便利。村級標準化衛生室、鄉村舞臺、文化廣場建設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積極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建立了“巷道分段承包定期清掃”制度,實現了村上垃圾日產日清,有力地改善了人居環境,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Files249/BeyondPic/2016-4/29/094244ftohww7o0o7j5j75.jpg)
白青軍是一個農民的孩子,致富不忘鄉親,樹起一面脫貧致富帶頭旗,帶動了一方群眾的脫貧致富奔小康;他是一名普通黨員,他致富不忘本,授人以漁,幫扶其他貧困戶發展產業。白青軍的一切努力都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先后多次獲得市、區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面對群眾的信任和支持,白青軍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信心更足了,白家河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更加寬闊了。
![](/Files249/BeyondPic/2016-4/29/094241aaajglia33aqlqlx.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