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都說“勞動最美麗”,臨近“五一”勞動節,讓我們把視線聚焦在這樣一群“最美麗的人”身上。他們來自全區各行各業,他們愛崗敬業、求實創新,甘于奉獻、心懷大愛,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充分體現了麥積廣大勞動者的優秀品質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為了展示勞模風采,弘揚勞模精神,營造“尊重勞模、學習勞模、爭做勞!钡纳鐣諊F將受到表彰的麥積區勞動模范事跡予以刊登。
勤政為民 造福桑梓
——麥積區花牛鎮白崖村黨支部書記裴迪吉
![](/Files249/BeyondPic/2016-4/28/155551xpp5n5af72e89d8n.jpg)
裴迪吉,男,漢,1962年5月出生,1995年7月加入中國共黨,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程度。1998年他在黨員群眾的掌聲中走上了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從此,他帶領黨員群眾,依靠黨的富民政策,經過幾年的努力使白崖村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徹底改變了過去集體沒有實力,服務群眾沒能力,公益事業沒財力,干部說話沒威力的局面,一躍成為全鎮“科技示范村”、“先進村黨支部”,該村先后被區委、區政府評為沼氣能源建設先進集體,裴迪吉同志也被評為全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二OO四年、二OO五年連續兩年被鎮黨委評為全鎮績效考核優秀村,他本人也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抓班子、帶隊伍。他擔任村支部書記以來,始終堅持“圍繞黨建抓經濟”的工作思路,狠抓村黨支部、村委會班子建設,有力地促進全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努力把村黨支部建設成為堅強有力的戰斗集體,是裴迪吉同志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他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凡涉及重大問題都提交村黨支部會議討論決定,碰到問題同大家一起研究解決,調動了一班人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了班子的整體合力。他平時注意處理與黨支部成員、村委會主任、村委會成員之間的關系,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與兩委成員之間經常開展交心談心活動,一方面進行工作交流,總結成績,尋找差距,揚長避短,完善措施,達到工作步調一致;另一方面,問寒問暖,關心黨員干部生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增進黨員干部與群眾的情誼。在他的影響下,支部成員各司其職,既負責各自承擔的工作,又能互相通告,配合協作,形成也團結戰斗的整體。
他深刻地認識到,加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班子建設,是抓好各項工作,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關鍵。在他們的村干部的選用和培養上,不僅堅持選準人,而且培養了一批較年青的村干部到“兩委”的副職崗位上鍛煉。同時,他帶頭參加市、區黨校干部培訓,先后兩次帶領村干部、黨員代表和群眾代表到山東壽光陜西楊林等外地考察學習農業高新技術,六次選派30名黨員代表和群眾代表到武山、秦安、清水、曹石等地參觀學習,使黨員干部群眾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對于村班子中存在的問題,在村上召開的民主生活會上,他毫不隱瞞指出村支部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他自己帶頭開展批評自我批評,誠懇接受同志們提出的寶貴意見,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會上擺思想,談意見,開誠布公,增強了村上兩委班子成員之間的團結。目前村兩委班子團結一心,以高昂的斗志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積極開展工作。
——解難題、辦實事。白崖村316戶、1493人,4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1586畝,川地424畝,山地1162畝,他上任前,由于村集體無積累,而且還有不少欠債,他總結前任班子工作中的不足,冷靜分析,反復思考,前任班子最大的工作失誤是班子成員年齡老化,給群眾很少辦實事,一直抱著“等、靠、要”的思想,靠政府扶持,而且個別干部私心太重,干部在群眾中沒有威性,以致工作很被動,他首先考慮要讓群眾支持村黨支部村委會的工作,村黨支部、村委會要團結一致,去掉個人私心雜念,一心一意辦公,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帶領導、干部群眾發展經濟,才能受到群眾的擁護,開展工作才能得到群眾的支持,村黨支部以2003年開展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試點工作為契機,將解決黨員群眾提出的熱點、難點問題,擺在村兩委工作的首位,首先村上的農電線路多年失修,多日停電,給群眾的生活造成很大影響,加之村上個體加工業的迅速發展,的變壓器已負載不了現有的用電量,為此,裴迪吉同志到區上農電部門去爭取農網改造項目,本來農網改造項目沒有列上白崖村,他想辦法托關系,通過多次爭取,費盡了氣力,終于將農網改造項目爭取到白崖村,農電部門當時要求群眾每戶交200元,他想讓村民一下子拿出6萬元,一半月湊不齊,農網改造項目可能就會耽擱,于是他和村黨支部、村委會成員先各自想法湊夠,他一下子就墊了2.8萬元。他在一個多月的農網改造中,第一個到工地,最后一個離開拉桿、栽桿、架線工地。他白天指揮,晚上組織第二天干活人員,家里大小事他無法顧及,當時正值夏天,他臉曬黑了,嗓子喊啞了,晴天風塵塵撲撲,雨天滿身是泥,經一個多月的奮戰,他累倒了,村上家庭戶電正常了,村上的個集企業迅速發展起來了,全村老百姓異口同聲說:“裴書記我們選對了,我們致富奔小康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其次,村上的水利設施由于多年失修,今天有水,明天沒水,人畜飲水直接影響村民的正常生活,這件事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召開支部會,村委會議,征求黨群眾意見,最后決定要新打一眼機井,修建1500噸高位水池一座。但沒有錢,于是他多方籌集20多萬元,白天帶頭在工地干,晚上值夜班,他與群眾一道同吃同勞動,大干二十多天,將水池建成,并將水引到全村各戶,不但解決了原來水不夠用的問題,同時也擴大了南山上的山地灌溉面,這一次他過度勞累病倒了,在患病期間,一些親戚朋友勸他別干了,你已經給村上干了兩件最讓群眾關心的大事,讓群眾夠滿意了,況且你有技術,一天能掙五六十元,一年掙兩三萬元,現在不但錢你沒掙,還把自己的幾萬元墊給村上,這是何必呢?他笑了,錢一個人掙多少沒有什么,大家都有了,村上辦個公益事情就容易多了,我是一個普通共產黨員,我有一技之長,我就要把我的一技之長教給大家,讓大家都能在閑月里去掙錢,村上的好多路還沒有修好,尤其是進村的一條主路,一旦下雨,大人小孩就得在泥水里走,我們當村干部的難道眼看著不傷心嗎,讓村民罵不感到羞恥嗎?他病愈后,發動黨員群眾集資2萬元,維修排水渠,組織群眾鋪沙1600多方,多次與航修廠聯系,爭取到修路資金2萬元,村上自籌1萬元,硬化了800米道路,徹底解決了村上主道行路難的問題。
——夯基礎、聚民心。面對川地少,山地多,多數人嫌山上路遠不暢通,土地背薄,不愿作務這一客觀條件,他和黨支部一班人反復討論,要想讓村民對山地重視,就必須先修路,再修水平梯田。2003年夏季,帶頭大搞農建,他和群眾一道起早貪黑,一道梁一條溝地規劃,一面坡一道灣地修地,他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在山梁上搭了一個20平方米的帳篷,建成臨時指揮部,裴迪吉既是指揮員,又是技術員,既是協調員,又是廣播通訊員。事無百細,他都要過問,親自解決。經過1個月的艱苦奮戰,將荒蕪的菠箕灣修成400畝蘋果園和花椒園。梯田修平了,花椒園和蘋果園建成了。蘋果園、花椒園建成了,嚴重阻礙著花椒和蘋果的運輸,影響全村經濟的發展,支部是一面旗幟,黨員是一盞燈,他帶領黨支部、村委會成員一起爬山越溝,勘測放線,栽釘木杭,設計線路,他組織200多個勞力,苦戰半個月,硬是在半山腰開出15.5公里的環山公路,建成了田、路、水配套綜合的蘋果園、花椒園。農業林園,F在汽車、拖拉機、三輪車能上南山果園,結束了白崖人山地驢馱人背的歷史。
——理思路、促發展。共產黨員的責任,就是讓家家戶戶過上幸福的日子,他針對個別黨員和部分群眾思想守舊,觀念落后,小富即安,不求發展,農民增收緩慢的問題,他進行深入細致地研究,提出“優化產業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擴大養殖,提高科技含量,大搞勞力輸出,增加農民收入”的發展思路。為了盡快付諸實施,村黨支部對黨員提出了要求,并根據黨員的特長對黨員設崗、定職,他先后抓住了退耕還林項目,沼氣能源項目,退耕還林670畝,完成“一池三改”200座,發展養殖業,養奶牛40多頭,養雞專業戶養雞3000多只,大搞勞務輸出,在外從事建筑、運輸、經商等人員180人,年收入100多萬元。村上還建起蔬菜大棚22座,基本形成養殖、種植基地,同時村上還成立了果樹協會,沼氣協會,為村上群眾進行技術指導和服務,村上還請來果樹專家工程師進行果樹管理,種植蔬菜,讓群眾普遍掌握了新方法配方噴肥,病蟲害防治,果樹修剪,大棚蔬菜種植等10多項實用技術,戶均有一名科技明白人。
在裴迪吉的帶領下,白崖村的路寬了,山綠了,經濟活了,農民增收了,致富信心更足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