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采摘鄉村游正當時
——甘泉森泰園草莓采摘見聞速寫
![](/Files249/BeyondPic/2016-3/30/163102poxoty05gtytiffx.jpg)
“一樹春風千萬枝, 嫩于金色軟于絲。”陽春三月,萬木吐翠,芳草茵茵,正是春游踏青好時節。不少市民選擇走出家門走進鄉村,去采摘園、農家樂體驗采摘的樂趣和自然的親近。近日,位于麥積區甘泉鎮甘江村的天水森泰農業綜合有限公司森泰園草莓采摘棚迎來游客高峰期。
![](/Files249/BeyondPic/2016-3/30/163044qs4sgki6g14bbtg6.jpg)
記者在采摘棚內看到,大人孩子齊上陣,采摘的采摘,拍照的拍照,香甜的草莓味撲面而來,一個個又紅又大的草莓在綠葉的映襯下格外嬌艷,最開心的就是小朋友了,一邊采摘一邊品嘗。“真甜呀”“太好吃了”“現摘的草莓就是新鮮”……草莓棚里時不時就聽到這樣的贊嘆聲。
![](/Files249/BeyondPic/2016-3/30/163046ursu1uzsuneu82kk.jpg)
“最近天氣轉暖了,周末了就想著出來轉轉,看見朋友圈里都曬的摘草莓照片,就帶家人來體驗一下,雖然貴點,但是無公害,口感好,吃的放心,最主要的是大人孩子一起參與,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活動,孩子玩的開心。”市民劉先生說,體驗一下采摘樂趣,還能吃到新鮮的草莓,可謂是一舉兩得。
![](/Files249/BeyondPic/2016-3/30/163047medm8qb5tf1bz15y.jpg)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和劉先生一樣,有很多市民選擇在周末帶著家人或者朋友,自駕前往鄉村進行采摘等活動。
采摘棚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周末的時候人最多,棚內的草莓供不應求,紅一點的基本都摘光了。我們的草莓都是綠色的,從來不打農藥,用的都是有機肥,長的草莓口感好,營養高,非常受歡迎。”
![](/Files249/BeyondPic/2016-3/30/163049f88o6e60200qsa58.jpg)
據公司總經理楊明明介紹,森泰園是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小區,是麥積區在穎川河流域實施的重點農業項目之一,通過招商引資由他們天水森泰農業綜合有限公司承建,已累計投資2000多萬元。小區內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目前已建成集新能源開發利用的雙效日光溫室13800平方米,其中組裝式單棟溫室2座(內保溫1座、外保溫1座),簡約式聯棟溫室2座。溫室內配置太陽能熱泵循環和滴水灌溉系統,有效提高了溫室環境的溫度和水分調控能力,降低生產能耗,有500噸的氣調庫1座,正在探索集采摘和科普宣傳為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
![](/Files249/BeyondPic/2016-3/30/163051e1d2jkeqt5qk6zpp.jpg)
在森泰園內,記者看到工人正在一幢兩層高的建筑里忙碌施工,后面還有新開挖的魚塘。看到記者的疑惑,楊明明主動為記者介紹:“這是新建的可以容納500多人就餐、休閑娛樂的綜合樓,園區外的住宿樓也即將投入使用。這個地方風景好,加上甘江村去年被納入全國旅游扶貧試點村,以后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游大有前途。到6月份左右草莓采摘完,150多畝的櫻桃園就可以采摘了,中間不斷檔。游客要玩的開心,光有采摘還不夠,還要有食宿、休閑、娛樂,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說起這些楊明明思路條理格外清晰,“甘江有比較大的散養雞產業,綜合樓運行后,餐飲里的主打產品‘柴火雞’就全部用周圍農戶的,用工也優先考慮周邊村里的群眾。現在全區都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我也想為家鄉群眾脫貧致富出點力。”致富不忘家鄉人,楊明明的話簡樸而又真誠,“希望通過我的園區效應,帶動周邊小農家樂的發展,再引進臺灣休閑農業的管理模式,和農戶采取加盟式的合作,助推一部分群眾發展農家樂產業,帶動更多的人致富。”
![](/Files249/BeyondPic/2016-3/30/163052r4ffz24u0gw227ym.jpg)
交談中記者了解到,天水森泰農業綜合有限公司的發展也是一路曲折,總經理楊明明是甘泉本地人,以前一直開汽修廠,通過多年的打拼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后來看中了發展生態農業的良好前景,就回家鄉轉型發展,于2012年7月成立了天水森泰農業綜合有限公司,流轉利用甘江村村民廢棄的灘涂地建成了現在的森泰園。按楊明明的話說,一方面是想轉型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回報家鄉。當初整理土地時光地里的石頭就不知道拉出去了多少卡車,基礎條件太差了,他也幾次動搖過,其中的艱辛與曲折至今讓他感慨唏噓。經過幾年的辛勤付出與相關部門的扶持,昔日的灘涂地才變成今時的聚寶盆。
![](/Files249/BeyondPic/2016-3/30/163054vuhzs4b5qbu1frlq.jpg)
“以后還是要再轉型升級,采摘游要長遠發展還是要專業化、多元化、個性化。經過多方考察,公司已經和臺灣纖卉國際有限公司簽訂了合同,進行臺灣蝴蝶蘭的培養,以后就是既采摘又賞花,春能采摘,冬能賞花,加上完善的食宿和娛樂設施,依托我們麥積山大景區的優勢,讓休閑鄉村游一年四季能循環,不再有淡旺季之分。” 談到以后的長遠發展,楊明明胸有成竹。
![](/Files249/BeyondPic/2016-3/30/163055e0xpztppl10cpgjr.jpg)
以產業發展旅游,以旅游帶動產業,森泰園的發展規劃與麥積區旅游扶貧積極探索的“企業+基地+農戶+產業+旅游”的新樣板不吻而合,相信森泰園的發展帶動會為全區旅游扶貧工作添上濃重一筆。
![](/Files249/BeyondPic/2016-3/30/163057p1qpobxwwdzm00og.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