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麥積>>正文
【精準扶貧】麥積旅游扶貧:用美景敲開致富門(圖)
(2016-3-28 17:26:06)  來源:麥積區新聞中心 作者:尤斌  打印本頁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來到麥積鎮后川村,春天的氣息格外濃厚,入眼一片清爽,一掃冬日的沉悶。點點的杏花點綴其中,青瓦、灰墻、綠樹、白花、紅燈籠…… 旖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致讓人流連忘返。

  后川村位于國家5A級景區——麥積區風景名勝區內,地處仙人崖景點旁,毗鄰凈土寺,為市列城鄉一體化試點村。全村1280人,有耕地3333畝,實施退耕還林后,后川村村民開始從事旅游服務業,主導產業為農家樂旅游服務業,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250元,目前全村現有農家樂經營戶78戶,其中四星級標準1戶,三星級標準15戶,二星級標準62戶,先后被評為市級衛生村、全省鄉村旅游示范村、全國鄉村旅游示范村。

  后川村只是麥積區文化旅游產業與扶貧融合發展發展的一個縮影。

  麥積區是六盤山片區的貧困區,脫貧壓力大任務重。同時,麥積區是農業大區,全區有農業人口45.37萬人,占全區總人口的72.1%,麥積區又是旅游資源大區,全區有自然文化旅游景點137處,占全市旅游資源總量的68%以上。

  近年來,為了調整農村產業結構, 拓寬農民就業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打贏脫貧攻堅戰,麥積區提出了“打造文化旅游高地”的戰略,本著堅持“產業融合、項目帶動、區域聯動、連片開發、個體發展”的原則,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資源,壯大文化旅游產業,促進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發展農家樂經營戶近250余戶,累計資金投入13580萬元,項目布及13鄉鎮、30多個村,直接從業人數1萬余人,間接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2萬人。麥積區2010年被農業部和國家旅游局評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區),2012年麥積鎮麥積村被評為甘肅省鄉村旅游示范村,2013年麥積鎮后川村被被評為甘肅省鄉村旅游示范村,2015年麥積鎮紅崖村、甘泉鎮甘江村被納入全國旅游扶貧試點村,截止2015年共創建專業旅游村7個。2015年全區鄉村旅游共接待各類游客350.71萬人次,同比增長29.6%,農家樂創收1.75億元,同比增長29.6%,農家樂所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以前的820元,提高到2014年的4000多元。

  旅游業是朝陽產業,同時也是民生經濟,該區充分發揮旅游業的綜合帶動作用,創新旅游扶貧模式,打造旅游扶貧典型,全力推進了旅游扶貧工作,在農民增收、帶動就業及社會穩定等方面得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規劃引導旅游扶貧。按照生態至上、優勢互補、合理布局、科學開發的原則,完成了《麥積區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等發展專項規劃。先后投入3500余萬元,建設完成麥積鎮后川村農家樂提升改造工程,完成規模農家樂的提檔升級和星級農家樂的命名授牌工作。同時,加強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鄉村旅游休閑基礎設施,優先吸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參與項目建設與經營。

  ——打造旅游扶貧典范。在翠山梁農業生態觀光及運動長廊、寶天高速公路和310國道沿線百里生態旅游長廊、東柯河健康谷產業長廊三條旅游長廊科學布局、認真布點,選取景觀質量最高、開發價值最大的鄉村旅游點作為旅游扶貧示范點,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集休閑、觀光、度假、采摘體驗為一體的農家樂和采摘園等鄉村民俗生態旅游項目,打造生態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景觀帶。

  ——創新旅游扶貧模式。通過旅游扶貧實踐,目前該區主要應用“生態+文化”、“景區+農家”、“農莊+游購”等模式。“生態+文化”模式,是以美麗鄉村為載體,把農村生態資源和農村特色文化融入鄉村旅游,做好多元經營文章,促進鄉村旅游拓展內涵、彰顯特色、提升品質,以黨川鄉黨川村為主要代表。“景區+農家”模式,是以景區景點為依托,鼓勵周邊農民包裝農家庭院建筑,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參與旅游接待服務,形成景區與農家互促共榮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以麥積鎮后川村為主要代表。“農莊+游購”模式,是以城鄉互動為抓手,著力整合城鄉資源優勢,積極培育鄉村休閑大農莊,在休閑觀光旅游的同時積極發展旅游購物平臺,開發旅游特色商品,打造集休閑、觀光、購物等于一體的游購式鄉村旅游產品,促進城鄉旅游互動,提高鄉村旅游發展效益,以麥積鎮麥積村為代表。

  ——積極引入市場主體。開展精準旅游扶貧,發展鄉村旅游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的原則,積極探索“企業+基地+農戶+產業+旅游”的新樣板,以產業發展旅游,以旅游帶動產業。近幾年來,先后引進了盛達集團開發的麥積山溫泉度假酒店項目、天水易龍文化旅游開發公司投資建設的草灘村農業生態觀光園旅游開發項目、天水天盼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的天盼山莊等等。

  ——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豐實旅游載體,在麥積鎮紅崖村、甘泉鎮甘江村等旅游扶貧重點、試點村,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栽種可觀賞性植物及農作物,將農特產品進行深加工,轉變為旅游商品,引導粗放型農業種植向能夠提供餐飲、住宿、娛樂、體驗、觀光的綜合性鄉村旅游示范村轉變。

  隨著麥積區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群眾分享到了旅游帶來的“紅利”,麥積區旅游扶貧效應初顯,鄉村旅游發展所在村的經濟狀況、生態環境、交通道路、醫衛條件、村民素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促進了貧困戶致富增收,帶動了貧困村發展。

攝影相關圖片
新陽鎮萬畝杏林花海(圖) 隴城鎮(圖) 武山縣清池韭菜基地(組圖) 梅江村(圖) 武山縣大南河流域蔬菜生產基地(圖 天水 紙鳶飛舞春來到(圖) 我要去天水了!(圖) 春祭伏羲活動圓滿落幕(圖) 天水夜景美翻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