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46/BeyondPic/2015-7/23/113509m17zy53dvmbtyv81.jpg)
近年來,麥積區把農村勞動力輸轉就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著力提升務工人員素質,不斷擴大輸轉規模,勞務產業發展步伐加快。今年上半年輸轉農村富余勞動力10.16萬人,創勞務收入9.7253億元。
![](/Files246/BeyondPic/2015-7/23/113508ejjook8ik47c1k18.jpg)
一是明底子,強化基層建設,摸清弄準表冊。不斷強化基層勞務機構建設,每個鄉鎮都確立了一名正式干部擔任勞務站業務站長,具體負責勞務統計和就業服務工作。各鄉鎮勞務工作站按照“機構、陣地、人員、制度、工作”五到位的要求全部落實到位,379個行政村配齊勞務信息聯絡員,實現了區、鄉、村三級勞務信息網絡,能夠為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提供“信息考察、技能培訓、組織輸轉、跟蹤管理、維權保障”一站式服務。底子清是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基礎,為全面掌握全區農村勞動力資源現狀,組織區、鄉、村三級勞務工作隊伍,深入村組農戶家中逐人逐戶排查摸底,對23.2萬名農村勞動力進行實名登記,建立了“一人一卡、一村一冊、一鄉一柜、一區一庫”的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對10.16萬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技能狀況、就業情況實行分類管理、跟蹤服務。
![](/Files246/BeyondPic/2015-7/23/113454jdif00u2uppf02xu.jpg)
二是甩膀子,積極開展宣傳,營造輿論氛圍。為確保農村勞動者外出務工前獲得及時有效的信息,甩開膀子大力宣傳。今年“春風行動”期間將“春風卡”、“農民進城就業指南”等宣傳資料作為向外出務工人員宣傳就業政策、提供就業服務的有效載體,在各人力資源市場、招聘會現場、鄉鎮農貿市場、廟會現場等人員相對較為集中的場所免費發放,共發放各類宣傳資料3.3萬份。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介,將舉辦招聘洽談會的時間、地點、用工崗位信息、相關優惠政策及工作情況向社會及時發布。積極開展“送信息,送崗位”宣傳活動,深入鄉鎮,設置宣傳咨詢點、勞務招聘點,提供用工信息發放、就業政策宣傳、創業指導、維權援助等咨詢服務,幫助外出務工人員了解當前就業形勢,正確分析自身就業條件,合理選擇求職方向和培訓內容。
![](/Files246/BeyondPic/2015-7/23/113508tp3wzgj4mxr6gmm0.jpg)
三是“授網子”,強化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能力。充分利用農民工春節前后閑暇的時間,針對農村勞動力“就業難”的問題,根據進城求職的農民工、農村兩后生、回鄉創業人員等不同農村勞動者的實際情況,集中開展了針對性、實用性強的引導性培訓、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提高其就業與創業能力。引導企業與培訓學校合作辦學,開展了校企聯合培訓、委托培訓和訂單培訓。區人社、農業、扶貧、工會、婦聯等相關部門,發揮各自職能,借助各自項目,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積極實施了就業技能培訓、“兩后生”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等培訓項目,先后舉辦各類培訓178期,培訓農村勞動力7995人。全面落實農民工免費職業技能鑒定政策,充分調動農民工參加技能鑒定的積極性,力爭使外出務工人員都能掌握一門實用技能,做到持證上崗。
![](/Files246/BeyondPic/2015-7/23/113508qlqe2ye65emdeeoz.jpg)
四是鋪路子,促進供需對接,推動轉移就業。組織參加現場招聘,組織農村勞動力參加天水市2015年春季湖北企業用工暨青年就業大型人力資源招聘洽談會,6370名農村勞動力同湖北22家企業簽訂了用工意向。同時深入鄉鎮在開展勞務宣傳活動中,經企業同意舉辦招聘會代為招聘。加強區域合作,先后邀請上海、湖北等地的用工企業、勞務中介機構負責人、勞務經紀人來區上,開展勞務對接,簽訂用工合作協議書。在繼續穩定東部沿海地區勞務基地的基礎上,今年在湖北、山西等地新建勞務基地6個,不斷拓展了勞務市場。鼓勵回鄉創業,積極實施了創業帶動就業戰略,通過不斷強化宣傳引導,開展創業培訓,落實扶持政策,搭建創業平臺,吸引、鼓勵有資金積累和先進技術的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今年已舉辦創業培訓5期,培訓學員554人,為183名創業人員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830萬元。
![](/Files246/BeyondPic/2015-7/23/113509lfiwkjid4biyvyaa.jpg)
五是想法子,注重維權服務,解決后顧之憂。區鄉分別成立了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協調解決涉及農民工工作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重點圍繞勞務輸轉的各個環節做好服務,建立和完善“輸出前認真考察、輸出中密切組織、輸出后跟蹤服務”的服務體系。舉辦針對農民工的勞務招聘洽談會,積極推動勞務合作交流,不斷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重視以“兩后生”為主的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研究,解決新生代農民工的后顧之憂。建立完善工資支付監控制度和工資保證金制度,從根本上解決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問題。嚴格執行勞動合同制度,督促依法簽訂并履行勞動合同,建立權責明確的勞動關系。集中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嚴厲打擊職業中介領域內的違法犯罪活動,規范用人單位招工行為。開展關愛留守兒童、關注留守婦女、關心空巢老人的服務活動,解決學習生活、農業生產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Files246/BeyondPic/2015-7/23/113509p9a5id9w7iv9fax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