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擁潮涌 魚水情深
——麥積區雙擁工作綜述
![](/Files244/BeyondPic/2015-4/7/181118kbb1cze1wowvlc9a.jpg)
民主革命時期,紅軍長征經過天水,麥積人民踴躍參軍,這里上演過一幕幕“妻送郎、母送子、父子爭相上前線”的感人畫面,廣大軍民攜手并肩,浴血奮戰,結下了牢不可破的血肉情緣;和平時期,這里的人民不忘老區本色,每一寸土地上都傳頌著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魚水新篇章。
![](/Files244/BeyondPic/2015-4/7/152458vk3z32slistazaz5.jpg)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自全國開展雙擁模范城(縣)創建活動以來,麥積區以發展地方生產力、提高部隊戰斗力、增強軍民凝聚力為重點,深入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抓難點、創特色、促發展,全區雙擁工作基礎更加扎實,軍民融合式發展更加牢固,為爭創全省雙擁模范城“五連冠”奠定了堅實基礎。
強化組織領導,雙擁工作基礎更加牢固。作為天水市駐軍和優撫對象最多的縣(區)之一,麥積區把雙擁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和社會工程常抓不懈,狠抓雙擁工作基礎建設,健全組織機構,落實工作責任,認真開展慰問活動,每年春節、“八一”期間,區四大組織領導堅持慰問駐區部隊、軍隊離退休干部和優撫對象,并經常深入了解駐區部隊、優撫對象、復員干部的困難和需要,想方設法解決困難、提供幫助。同時,通過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各級各部門一把手親自掛帥,安排部署工作,協調解決問題,促進了雙擁工作各項任務的有效落實。
![](/Files244/BeyondPic/2015-4/7/113114bymq3d9ujlajuxma.jpg)
加大幫扶力度,擁軍實事成效更加明顯。區財政每年為部隊建設投入的經費都在600萬元以上,去年區財政為駐區部隊解決各項經費430萬元,四年來,區財政共為駐區部隊建設投入資金2528萬余元。先后為駐區部隊征地113.5畝,落實部隊子女入學入托130人,安置隨軍家屬就業3人,解除了部隊官兵的后顧之憂。完善優待服務體系,落實軍人優待政策,轄區內麥積山、龍園、卦臺山等旅游景點全年實行軍人免費,火車站廣場免收軍車停車費,協調有關方面為駐區部隊開通公交專線,極大地方便了官兵出行。每年“八一”和春節期間,全區各級各部門均組織開展慰問部隊、軍民聯歡活動及軍地未婚青年聯誼會,共促成軍地聯姻15對,推進了軍民融合式發展。
落實優撫政策,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認真落實優撫政策,四年來共發放撫恤金2909.7萬元,重點優撫對象醫療補助24.9萬元,參合參保及門診費157.8萬元,實現了重點優撫對象醫保全覆蓋。共為288名參戰退役人員辦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解決公益性崗位,給60名立功受獎的參戰退役人員四年累計發放獎金80萬元;四年來,共接收退役士兵962人,發放待安置期間生活補助費94萬元,一次性兵役優待補助金1913萬元。
堅持服務宗旨,擁政愛民貢獻更加突出。四年來,駐區官兵為當地群眾義務勞動25次,清理垃圾100余噸。駐區部隊積極響應雙聯行動號召,天水預備役炮兵團幫扶三岔鄉吳砦村貧困戶34戶,累計捐款1萬元。96363部隊先后資助貧困學生20名。武警天水市支隊與渭南鎮黃坪村結為扶貧幫困對子,為村小學送去課桌、板凳、籃球架和乒乓球案等物品共500余件。68212部隊組織官兵及機械拓寬砂化馬跑泉鎮花南片區道路20公里,籌措資金79萬余元興建了馬跑泉鎮東柯河李家坪橋,被命名為“金剛鉆團愛民橋”。96363部隊積極參與馬跑泉鎮李家灣新農村建設,其間出動官兵1300多人、車輛300多臺,完成運輸沙石1200余方,修筑渠道6公里,硬化道路8公里,整修道路30公里,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Files244/BeyondPic/2015-4/7/120032s25ia2ac5azs826a.jpg)
廣泛宣傳教育,雙擁文化氛圍日益濃厚。拓寬宣傳渠道,營造了良好的雙擁氛圍。積極開辟國防教育基地。2012年,區上專門投資15萬元對龍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了整體修繕,配備了講解員,免費向公眾開放。同時,區財政每年撥付專項經費,支持龍園、卦臺山等5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68212部隊團史館和區人武部國防教育館兩處國防教育基地,市二中、市九中兩所國防教育示范學校建設。
![](/Files244/BeyondPic/2015-4/7/113114ah2r8ov486g80swg.jpg)
正所謂點點滴滴含真情,細微之處見精神。正是一個個細節,一件件小事,譜寫著麥積區軍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魚水歡歌。在新的一年里,麥積區將以爭創全省雙擁模范城“五連冠”為目標,扎實開展和完善各項創建工作,努力打造具有特色和時代要求的雙擁品牌,譜寫新時期“軍愛民、民擁軍、軍民一家親”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