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四月,麥積大地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為了進一步加快全區雙聯工作“五年基本脫貧、八年全面小康”目標實現步伐,麥積區突出“早、快、實”有力措施,狠抓任務落實,雙聯工作在年初就取得了成效,為全年雙聯工作順利推進開好頭、起好步。
今年,該區堅持把“雙聯”行動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扶貧攻堅工程、農業農村重點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突出培育產業、基礎建設、公共服務、完善機制“四個重點”,統籌做好由幫扶貧困村向整鄉整流域推進、由幫辦實事向全面培育增收產業、由各級部門單位聯村向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由脫貧致富向實現全面小康“四個延伸”,強化工作目標與措施,做好“七個突出”,為全年雙聯工作繪制出一幅全新藍圖。
——突出富民產業培育,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結合全區“13565”現代農業推進計劃和“1123”增收致富工程,深入開展“農民收入倍增計劃”,加大對幫扶村物資、技術、信息、資金扶持,引導貧困村群眾發展增收致富產業。搶抓該區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機遇,緊緊圍繞“林果產業適宜區全覆蓋”、“果園提質增效”,中東部林緣區和三新陽片區發展畜牧產業等各項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片帶式開發、整流域推進,引導群眾發展林果、蔬菜、畜牧和勞務等富民產業,幫扶群眾建設以蘋果、核桃、葡萄為主的干鮮果基地,發展以肉牛、養豬、養雞為主的畜牧產業,建成有品牌的設施蔬菜基地和勞務產業,確保年內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19%以上。
——突出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農村發展條件。全面落實“八個全覆蓋”、“五件實事”,積極協調爭取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項目,優先解決雙聯村農路、水利、陣地建設和農貿市場開發等事關村莊發展的問題;加快鄉村道路建設和農村道路通暢工程,力爭全區年內至少硬化30條雙聯村道路;加快土地整理和中低產田改造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切實解決好雙聯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加快改造提升雙聯村“兩委”辦公場所建設力度,努力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打造成集辦公議事、黨員活動、教育培訓、便民服務、文體娛樂“五位一體”的綜合性陣地。
——突出推進扶貧攻堅,加快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大力實施“2613”扶貧攻堅工程,加快統籌各種資源和力量,堅決打好扶貧攻堅硬仗。實施穎川河流域和渭河淺山區流域2個片帶扶貧開發,緊抓整鄉、整村推進項目和片區集中連片開發,爭取伯陽鎮、社棠鎮2個鎮基本脫貧,后川村、胡大村等30個村基本消除貧困,力爭該區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于全區2個百分點、全年減貧3.08萬人。同時,發動各聯村單位整合幫扶力量,重點在改善基礎設施、推廣適用技術、培育優勢產業、強化技能培訓等方面下功夫,聯手解決架橋修路、通水通電等突出問題,打造具有規模效益的專業村,確保扶貧攻堅與雙聯行動雙推進。
——突出新型農民培育,不斷提高群眾創業技能。一是通過采取通俗易懂且群眾樂于接受的方式,全面宣傳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和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強化深化農村改革、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民生的政策知曉率,引導貧困群眾拓寬致富思路和增收門路;二是抓好貧困村農民技能培訓,結合農民需要和市場需求,積極開展農民技能培訓、職業技術培訓、創業能力培訓,增強農民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由“輸血”扶貧向“造血”致富轉變;三是各聯村單位和聯戶干部發揮各自優勢,在為民辦實事解難事的同時,做好智力扶貧,加強貧困村人力資源開發,培養造就更多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突出抓好典型培育,努力打造一批示范點。按照“農村社區化”要求,高起點科學謀劃42個示范村,整合涉農部門、“一事一議”、危舊房改造等項目資金,推動示范點基礎設施、產業開發、社會事業和村容村貌全面改善。區四大組織領導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結合教育實踐活動,努力將各自聯系村打造成示范村。鄉鎮、區直各部門在項目安排、資金支持方面對雙聯示范點優先考慮和傾斜。力爭通過2—3年時間建成一批特色產業規模化、通村道路柏油化、村內環境優美化、活動陣地標準化、村級管理社區化、社會保障均等化示范點。
——突出創新社會治理,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一是引導農民參與社會治理,強化農村矛盾化解,保障群眾合法權益,通過深入走訪農戶,了解村情民意,及時排查調處群眾因財產、地界、婚姻、贍養、勞資等引起的各類矛盾糾紛,最大限度地化解各類不穩定、不和諧因素;二是開展以建設新農村、培育新農民、倡導新風尚、塑造新形象為主要內容的“四新創建”活動,開展環境衛生、十星級文明戶、道德模范等評比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三是積極組織開展“送溫暖聯民心”活動,組織干部在重要節日、重要活動期間慰問特困戶、低保戶、老黨員、殘疾人等困難人群,幫助解決農村留守、孤寡老人、獨居老人的生活困難。
——突出踐行群眾路線,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結合全區正在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主動與聯系戶交流溝通,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對照剖析和查擺幫扶單位領導班子或黨員干部個人在“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把群眾的訴求和意見作為整改的重要依據,在梳理分析的基礎上及時整改,確保作風問題個個有轉變、群眾關切件件有回應、群眾利益事事有著落,為民務實清廉的親民形象得到群眾認可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