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系列講話、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市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精神,分析當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安排部署全區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工作,動員全區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任務,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有序推進全區各項改革,全力加快全區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12月25日上午,麥積區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暨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研討班開班。
區委書記張智明作動員講話和首場專題輔導報告會。區委副書記張永剛主持報告會,區四大組織在家領導賈應珍、成少平、楊續祥、牛新虎、吳方勇、臧志軍、喬振華、王彥軍、杜崢嶸等出席報告會。
張智明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和黨的建設、法制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等方面,先后發表了百余篇重要講話,這一系列講話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深刻回答了黨和國家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和指南。我們舉辦這次全區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是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講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市主要領導干部研討會議精神的實際行動,是深入謀劃推進全區全面深化改革和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舉措。
張智明強調,我們這次研討班的重點就是按照“五位一體”的改革布局,研究探討如何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問題,從全局和整體上研究推進改革的同時,突出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盡快在化解重大矛盾、重大制約、重大障礙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區上下一定要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行動上主動作為,按照中央《決定》、省委《意見》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按照省委王三運書記“兩先一放一管”的要求,堅持邊學、邊干、邊摸索的原則,把中央和省、市委已經明確、我們明白該怎么做的改革事項先干起來,把不明白的政策措施通過這次學習研討弄明白了再干起來,對中央和省、市尚未明確的事項提前介入研究,按照市委王銳書記“三個不能等”的要求(把看準的、能干的事情先干起來不能等,已經部署的改革工作抓緊落實不能等,已經具備條件、需要指導有關部門協調推進的工作不能等),注重加強調查研究,認真總結成功經驗,指導和推進全區深化改革進程,真正把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轉化為推動全區轉型跨越發展的具體行動。
張智明要求,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中,全區要立足區情實際和當前全區發展現狀,力求在以下八個方面取得突破。一要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上求突破,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農業經營方式創新,扶持發展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經營”的要求,立足全區產業優勢,根據川區、淺山區、山區等不同區域實際,認真思考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措施,并抓好組織實施;要堅持把林果產業作為富民興區的首選產業,在河谷川道區大力發展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蔬菜產業,在中東部林緣區大力發展以肉牛和散養雞為主的畜牧產業,大力培育各類農產品品牌,形成一業主導、多業并舉的產業發展格局。二要在工業企業擴量提質上求突破,要緊緊抓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新機遇,用好扶持工業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培育壯大優勢骨干企業,加快實施工業企業在建技改項目,著力提升工業經濟增長質量;要進一步加快東柯河工業園區建設,充分發揮東柯河工業園區享受國家級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的各項優惠政策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通過各種渠道,引進一批帶動能力強的工業項目落戶我區,發展一批市場競爭力比較強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形成優勢骨干企業支撐帶動、中小微企業遍地開花的格局,努力打造全區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三要在壯大第三產業規模上求突破,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的要求,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為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全面落實各項非公經濟扶持政策,進一步簡化非公企業審批程序,積極拓寬融資渠道,以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促進非公經濟跨越發展,以此帶動全區文化旅游、休閑娛樂、物流服務等產業做大做強,推動交通運輸、郵政通訊、電子商務和金融商業加快發展,帶動全區經濟快速發展。四要在加快脫貧致富步伐上求突破,要按照省委《意見》中提出的“創新扶貧開發方式”的要求,認真落實全市“1461”和我區“2613”扶貧攻堅工程,以破解三農瓶頸制約、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促農持續穩定增收、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為著力點,以集中連片的邊遠特殊貧困區域為主戰場,堅決打贏扶貧攻堅這場硬仗,力爭扶貧對象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到2016年達到7000元以上,2020年達到12000元以上。五要在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上求突破,積極探索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路子,積極實施城市帶動戰略,加快城市化進程,大力發展配套工業、農產品加工業和新型流通業,并逐步將工業企業配套產業和物流服務行業向農村輻射,提升城市經濟的產業吸納和集聚輻射功能。要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打造美麗鄉村。要進一步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逐步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逐步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管理制度,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六要在推進社會事業均衡發展上求突破,牢牢把握改善民生這一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社會事業各項改革創新,穩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逐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加強城鄉文化體育場所建設,加大創業就業培訓力度,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將社會公共資源更多地向基層傾斜,努力解決好文化、教育、就業、醫療、社保等方面的民生問題,更好地滿足群眾需求。七要在優化發展環境上求突破,要緊盯發展第一要務,既在改善“硬”環境上下功夫,又在優化“軟”環境上動真格。要堅持把項目作為改善“硬”環境、推動轉型跨越發展的有效抓手,積極做好項目的謀劃、儲備、爭取工作,力爭更多的項目能夠在我區落地實施;要繼續落實縣級領導包抓重點項目責任制和“月調度、季督查”項目推進制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強化服務意識,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提升服務質量,以優質高效的服務推動發展。八要在真抓實干轉作風和靠實責任促落實上求突破,結合即將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查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以良好的作風推動各項改革發展措施的落實;要結合這次研討,不斷推進思想解放,增強運用政策、把握機遇、推動落實的能力,切實把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轉化為謀劃發展思路、解決突出問題、加快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行動。
張智明要求,要切實履行對改革的領導責任,把握好改革的方向和推進的力度,不斷健全完善有利于推進改革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把中央和省、市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一要加強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要充分發揮區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大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協依法履行職責,廣泛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二要把握好方向全面推進改革工作,要嚴格落實區四大組織班子成員分工負責制,結合謀劃明年工作,對分管聯系領域的關鍵環節改革事項進行深入調研,與鄉鎮、部門一道梳理匯總需要改革的事項,弄清楚影響和制約本行業本部門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各鄉鎮、各部門要把改革與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認真總結提煉各自改革發展實踐中的經驗做法,緊盯與全省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目標,深入查找發展過程中的不足和差距,盯著全區發展不放松,下功夫解決制約發展的問題,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三要抓好中央和省、市部署改革發展任務的落實,要把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安排部署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最大政治任務,時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上級黨委保持高度一致,切實增強政治意識、“看齊”意識、保持一致意識,始終保持正確的立場和方向,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和省、市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四要發揮督查考核的激勵約束作用,要健全完善督促檢查制度,對各領域尤其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加強督促檢查和跟蹤督辦,及時了解掌握動態,研究解決問題,推動改革措施落實;要健全完善考核評價制度,突出科學發展導向,把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納入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分析研判制度,強化對考核結果的運用,充分發揮考核評價的“指揮棒”作用。
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政府副區長、區政協副主席、法檢兩長;各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副書記,區直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區直有關部門科級干部代表200余人聆聽了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