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何旭光校長及潘集寨學校的老師們、同學們:
這次去天水看到我們的學校變成了一座嶄新、干凈、整潔的校園。我想身在其中學習、工作的老師和同學們一定會很高興。雖然學校在放假,但草綠了,樹上開花了,整個校園依然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103年前,我們的祖先在建完家廟后,決定用募捐來的、剩余的邊角料建一所學校,起名為“養正學堂”。據說學校建好之初,招不上學生。它真正辦學大概有100年的歷史,是我們這一帶最早的學校,之前都是私塾。感謝祖先們在一百年前做出這樣偉大的決定,讓知識從此滋養著這條大山溝里的人們,知識讓人們變得有出息、高貴。學堂的名字也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去走正道,尋找正義的護佑。
我在這里上小學時,正是文化大革命的年代,是以階級斗爭為中心的年代,也是歷史上最荒蠻的年代。學校也不例外,暴力和武力盛行。老師常常打學生,有時甚至安排一些同班同學用竹鞭毆打其他同學,或互相往臉上吐口水、扔鼻涕。這些做法都是遠離文明和進步的。今天,我們的學校老師要堅決杜絕體罰學生,遠離暴力,讓孩子們在團結、友愛的氛圍中長大。
從學校出來就是垃圾成堆、破塑料袋漫天飛的村子,一些鄰居家的院子里橫七豎八地堆著名種空酒瓶,墻上貼著半祼體女郎的廣告畫……。一座學校不可能獨立地存在,孩子們也不可能只在學校里成長,我們應該讓學校帶動村子的文明、讓老師帶動同學們、讓學生們帶動家長們一起進步。學校后面的山坡還是禿山,祼露著黃土,能不能讓同學們與他們的家長一起每家種一棵樹,讓同學們和這些樹木一起成長。
綿延的秦嶺把我們村莊和學校與外面的世界隔絕了,所以千百年來我們都是自給自足。今天,高速公路從校門口經過,正在建設的渭河大橋也在學校門口,把學校與原來隔河相望的社棠鎮連成了一體,這里再不也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了,成為了現代交通樞紐,仿佛是大城市的CBD。剛從大山上下來的孩子們,一定要注意安全,這里車輛太多,速度太快,安全教育應該是我們教育的一部分。高速公路帶走了山村的特產,帶來了各種物質文明,讓我們的生活豐富了。比高速公路更重要的是互聯網,它會給我們山村帶來知識和智慧,帶來一個廣闊的精神世界。2003年,我和聯想集團一起捐贈過一批電腦給學生,現在也許都不能用了。我們要盡快用電腦把老師和同學們武裝起來,讓我們小山村的人也能與外面的廣闊世界相連、對話。
今年的夏天我妹妹的孩子和她的同學們會到學校來,給同學們上英語課。希望你們能給她們提供一個鍛煉成長的機會,像要求其他老師一樣嚴格地要求她們。
最后,特別感謝何校長、老師們、村里的親戚們、鄉親們,我們在我母親的墓前靜默、懷念她,并為她的墓捧上一撮新土。
你們的朋友:潘石屹
2011年4月6日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