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張應華,副市長彭鴻嘉帶領市委研究室、市農工部、市水利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扶貧辦、市畜牧獸醫局、市供銷社主要負責同志及五縣兩區分管農業的領導在麥積區領導蒲軍、胡福林、張克強、馬兆讓、張永剛、崔德祥、海安民和區直有關部門負責人的陪同下,對麥積區2010年上半年農業農村工作進行了督查。
張應華一行先后深入麥積區甘泉鎮萬畝優質梯田示范點、中灘鎮九龍山循環農業示范點和九龍禽業點、中灘緱楊蔬菜基地,通過現場觀摩、聽取匯報,張應華對麥積區上半年農業農村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張應華指出,麥積區農業農村工作領導重視、組織認真得力、舉措扎實、特色鮮明,農業農村各項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就下半年農業農村工作張應華要求,要進一步加快建設進度,確保按時完成年初計劃任務;要注重提升建設質量和品位,全面提高整體工作水平;要勇于創新工作特色,全力做好秋季建園等各項工作;要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搶抓機遇,狠抓落實,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麥積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1135”戰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區委“13345”區域發展戰略,搶抓機遇,克難攻堅,真抓實干,各項工作全面展開、扎實有效推進,全區經濟社會持續提速發展,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實現了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麥積發展的良好開局,為今年提前一年實現本屆區政府任期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元至6月,全區實現生產總值40.64億元,同比增長10.2%;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3.22億元,同比增長4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3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99億元,同比增長17.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66元,同比增長11.5%;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197元,同比增長14.94%。
中灘鎮九龍山劉坪循環農業示范基地。該基地地處中灘鎮渠劉村九龍山,占地1500余畝,由天水潔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天水九龍山禽業養殖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分優質花牛蘋果種植區、土雞自然散養區、蛋雞自動化養殖區、糞便處理區4個區域。現已栽植優質花牛蘋果1400多畝,散養土雞1萬余只,建成44萬只蛋雞自動化養殖場,現存欄8萬只,6萬只雞進入產蛋期。配套硬化道路5公里,栽植行道樹3公里,綠化荒山300畝,建有2級電灌灌溉工程一處。基地循環農業運作模式是:土雞以雜草和蟲子為食,既降低飼養成本,又防止蟲、草危害;雞糞經處理后,用于果園、菜地施肥,既防止污染又改良土壤。
中灘鎮緱楊千畝蔬菜大棚基地建設。該基地涉及高家莊、緱楊、毛家莊3村1000余畝土地。目前,已流轉土地512畝,其中在緱楊村建成優化大棚108畝,榆中客商投資正建104畝;高家莊300畝土地流轉正在有序進行,將由天水民達公司投資建設塑料大棚。計劃秋季在緱楊村再流轉土地300畝,明春在毛家莊流轉土地300畝,建設優化大棚。
甘泉鎮萬畝優質梯田示范工程。該項目是省國土資源廳批復立項的省級投資土地整理開發項目。該項目位于甘泉鎮的西部,總規模3.45萬畝,涉及謝家崖、甘江、云霧等12個行政村。項目建設內容是以機械修筑,結合人工培埂方式進行土地整理開發,梯田面積為3.06萬畝,配套田間道路34.5公里,生產道路61.1公里,道路綠化2.59萬株。道北北山滑坡群位于道北北山前緣,西起鍛壓機床廠,東至何家村,整個滑坡群由天水鍛壓機床廠滑坡、張家村斜坡、呂家村斜坡、何家村斜坡等4個災害點組成;滑坡群總長度3000多米,平均坡度高約48米,坡度60°,坡向200°,坡底形態呈凸型,微地貌為陡坡;結構特征為黃土土質稍密,垂直節理,下伏泥巖,產狀近水平,埋深45m,地下有孔隙水和潛水,屬黃土—泥巖滑坡。“5.12”大地震引發災害體凸出部部分巖體崩塌,土方量約5000m3,崩塌處位于居民點上部,該滑坡險段威脅“三村一廠一單位(張家村、呂家村、何家村、天水鍛壓機床廠、天水市流浪兒救助站)”,共679戶,3056人,資產達7600多萬元。
督查組在中灘鎮九龍山九龍山44萬只蛋雞養殖基地督察
甘泉鎮土地整理開發項目
中灘鎮緱楊千畝蔬菜大棚基地建設
中灘鎮九龍山循環農業示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