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實施13345區域發展戰略的思考
□中共天水市麥積區委書記 蒲 軍
![](/Files215/BeyondPic/2010-3/19/2010031718182565745.jpg)
西部大開發,特別是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的啟動實施,為麥積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麥積區作為甘肅東大門和天水市的重要組成區,如何在新一輪發展中搶抓機遇,加快步伐,實現富民強區的目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
![](/Files215/BeyondPic/2010-3/26/2010032521515032916.jpg)
思路決定出路。麥積要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必須與時俱進,再審區情,再理思路。我們堅持問計于民、問政于民、問需于民,緊緊依靠全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切合區情的“13345”發展戰略。即:圍繞一個目標,搶抓三大機遇,發揮三大優勢,做強四大產業,實現五個提高,將麥積建成“關中—天水經濟區”中東接西聯、功能齊全、特色鮮明的現代化新區。圍繞一個目標:就是到“十二五”末期,躍居全省十強縣(區)和“關中—天水經濟區”二十強縣(區)。搶抓三大機遇:即搶抓國家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關中—天水經濟區”啟動建設和天水發展大城市的機遇。發揮三大優勢:即充分發揮省、市“東大門”的區位優勢,擁有鐵路、公路、民航立體運輸網絡的交通優勢和文化積淀深厚、旅游資源豐富的旅游優勢。做強四大產業:即做強區域工業、做強特色農業、做強商貿服務業、做強旅游產業。實現五個提高:即進一步提高經濟綜合實力、進一步提高產業發展層次、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水平、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城鄉群眾生活質量。
這一發展戰略,凝聚了全區廣大干部群眾的集體智慧,反映了全區人民謀發展、盼富強、求和諧的心聲,是對麥積今后一段時期特別是“十二五”期間發展趨勢的科學判斷和準確定位。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緊緊圍繞“13345”發展戰略思路,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項目建設作為第一抓手、把改革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把惠民富民作為第一追求,努力把麥積區域經濟發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為此,要盡全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Files215/BeyondPic/2010-3/31/2010033112034533148.jpg)
一是全力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我們必須抓緊抓好。要突出招商引資,確保年內落實招商引資項目不少于100個,到位資金11億元以上。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支持星火、風動、鍛壓等骨干企業開拓市場,引導企業在產業、產品、技術等方面進行跨區域協作,努力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突出抓好城郊南山蘋果、北山葡萄、三新陽片區高效農業和畜禽養殖“兩山一片”建設。大力引進建設一批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發展壯大一批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健全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著力構建以“花!碧O果為品牌的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把麥積建成全省乃至全國“花!碧O果的重要生產區。大力發展商貿旅游業,加快甘泉現代物流園區建設進度,引進組建一批大型物流企業,進一步提升麥積區隴東南商貿物流中心地位。全力配合實施好世行貸款麥積山風景名勝區自然文化保護開發項目和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工作。加快寶天高速公路沿線景點規劃和開發,完成卦臺山旅游景點的總體規劃和主要建筑物詳規編制。大力扶持“農家樂”旅游,不斷拓展旅游業發展領域。
![](/Files215/BeyondPic/2010-3/26/2010032523591113914.jpg)
二是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抓好道南片區、分路口片區、泉湖路片區、道北城中村改造和渭濱北路街景整治等十個片區的改造開發,積極配合實施好市政廣場、渭濱北路景觀長廊、麥積污水處理廠等重點工程,啟動成紀大道麥積段、唐家溝排洪渠綜合治理及渭河城區段綠化工程,抓好渭濱新城馬跑泉片區、渭濱北路西端山洪防治綜合治理工程,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和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繼續深入推進“三城聯創”活動,加大城市美化、亮化、凈化、硬化力度,力爭對城區所有高大建筑和主要街道全面實施亮化工程。全力配合寶天高速公路過境段、天平鐵路、天平高速公路、寶蘭客運專線等重大交通建設項目,加大農村道路通達通暢工程實施力度,不斷提升農村道路通行能力和等級水平。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十村示范、百村帶動”工程,新編完成50個行政村規劃,完成3-5個鄉鎮行政村整區域巷道硬化,力爭在村容整治、產業開發、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Files214/BeyondPic/2010-3/5/2010030423022243761.jpg)
三是著力改善人本民生。加強城鄉低保規范化管理,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按標施保。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快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完成市二院中西醫結合大樓等建設工程,加強農村衛生院和行政村衛生室建設,進一步改善全區基本醫療條件。繼續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全面落實各項獎勵扶助政策,加快基層服務所建設步伐,力爭國家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創建目標順利實現。繼續加快教育發展,推進教育布局調整,深化教育各項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六大工程”,加大科技試驗、示范和推廣力度,不斷提高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啟動區廣電中心大樓和區文物庫建設工程,實施橋南、道北體育場整治工程,加快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建設步伐,切實改善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富強和諧文明新麥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