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以來,麥積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實施“工業強區、產業富民、商貿興埠、旅游拉動、城市帶動”五大戰略,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經濟社會繼續保持了提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特別是“5·12”汶川大地震后,該區堅持一手抓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長足發展和進步,許多工作特色鮮明,亮點頻頻。
8月9日至11日上午,該區四大組織領導帶領各鄉鎮、道北街道辦事處和區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頂著炎炎烈日和難耐高溫,對全區17鄉鎮災后恢復重建、新農村建設、農業重點項目、交通道路、小城鎮建設、城市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的特色和亮點工作進行了現場觀摩檢查。這是自2003年以來該區第六年以現場觀摩與集中開會相結合的方式召開全區工作會議。通過現場觀摩,聽取鄉鎮、部門工作匯報,區上領導現場點評,與會的各鄉鎮各部門負責同志更加明確了自身的差距與不足,進一步增強了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達到了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目的。
從今天起,我們將對全區各鄉鎮、各部門上半年特色亮點工作進行專題展示。今天推出:麥積區上半年鄉鎮特色亮點工作展示之一:馬跑泉鎮篇。
1、馬跑泉鎮劉家堡村災后重建:劉家堡村共有73戶298人,“5·12”地震造成全村房屋大面積倒塌、損毀,被列為整村易地搬遷重建村。該村堅持把災后重建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對住房、道路、排水及其它公用設施進行合理布局,在鎮村兩級和幫建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通過土地置換解決建設用地41.5畝,完成了場地平整及通水、通電等前期工作,第一批51戶重建工程已啟動實施。
2、馬跑泉鎮李家灣村災后重建及新農村建設:馬跑泉鎮李家灣村有68戶310人,耕地面積1054畝,是市列新農村建設示范村。“5·12”汶川地震造成該村房屋大面積倒塌,被市、區政府列入災后重建重點村。該村堅持把災后重建與新農村建設、果品產業發展相結合,高標準、高起點進行統一規劃,計劃新建農宅43戶(套)。目前已硬化村內主巷道6條3240米,配套水渠2000余米,栽植綠化樹2000余株,建成了30平方米的村衛生所和80平方米的農民科技培訓中心,完成占地8畝的果品交易市場的前期建設,15戶新建房屋即將完工。在抓好災后重建的同時,搶抓南山基地建設機遇,大力發展果品產業,全村共栽植優質花牛蘋果680畝,優質大紅袍花椒100畝。同時與麥積區宇泰建筑公司聯合成立果品生產合作社,為果農提供產前、產中及產后服務,保證了果品生產的良性發展。
3、馬跑泉鎮吳家崖上水工程:馬跑泉鎮吳家崖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365戶1739人,耕地面積2236畝。2008年該村被列為北車集團幫扶項目村,安排實施二級提灌工程1處,設計灌溉面積500畝,采用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概算資金95萬元,其中北車集團幫扶50萬元,規劃新建泵房1座、調蓄池3座,安裝潛水電泵1臺(套)、上水管1500米,修建檢查井12座、給水拴25座,鋪設供水管網18400米。該工程今年4月30日動工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15萬元,新建100噸蓄水池2座,45平方米泵房1座。工程建成后,將有效解決吳家崖區域內500畝果園灌溉問題。(麥積區委外宣辦:吳全輝 董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