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抗震救災 兩手齊抓推動發展
——麥積區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Files202/BeyondPic/2008-6/21/20080621_51ed5da5c142af1fda5afUrMJUogbX4s.jpg)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及多次余震造成麥積區部分山體滑坡、房屋倒塌、物品受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受到較大程度的損害。全區受災7.2萬戶32.05萬人,倒塌房屋3.73萬間、損壞房屋0.92萬間,緊急轉移安置人口4.3萬人,造成1人死亡、262人受傷。學校校舍、醫療衛生、城鄉供電、供水、通訊、水利、交通道路及農業等基礎設施受災較重,部分企業、黨政機關、金融機構、旅游景點、服務行業基礎設施和辦公、生產設備受到不同程度損害,地震給全區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69億元。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災情,全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扎實有效地開展了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Files202/BeyondPic/2008-5/16/20080516_cfdbce7a166bb697f2ffa3IoeaWFVLRa.jpg)
一、迅速開展搶險應急,深入排查地震災情。災情發生后,區上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組建了抗震救災醫療應急隊伍和道路交通應急隊伍,對食品供應、通訊設施檢修等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抗震救災工作迅速展開。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在第一時間趕赴各鄉鎮了解災情,檢查指導抗災救災工作,區四大組織縣級領導干部深入聯系鄉鎮和辦事處,進村、進社區、進企業查看災情,督促落實各項防震救災措施。與此同時,各鄉鎮、街道辦事處組織鄉、村兩級干部深入村組、社區,逐村逐戶檢查受災情況,在迅速救助傷員、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的基礎上,對受災情況進行了深入的排摸。教育、衛生、建設、交通等部門加強對各自行業系統內災情的調查排摸,安監、國土等部門開展了地質險段和各類險情的調查排摸。通過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在較短時間對全區地震災情有了初步掌握,為更好指導抗震救災以及恢復重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Files202/BeyondPic/2008-5/21/2008052116105021207.jpg)
二、妥善安置受災群眾,果斷處置震災險情。堅持把解決群眾生活突出問題放在工作的首位,認真落實各項扶助政策,及時發放各類救災款物,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生活。特別對全區1149名“三孤”人員在資金和物資的發放上給予了充分照顧,確保他們有飯吃、有衣穿、有住處、有病能醫。對處于滑坡、塌方危險區域的2361戶1.08萬人及時進行了轉移疏散,對出現塌房等無法居住的群眾采取親鄰相幫、投親靠友等方式進行了暫時安置,對損害程度較輕的房屋、圍墻和設施進行了修繕加固。同時,根據排摸情況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區域和設施果斷進行了處置,對一時不能排除的隱患,落實了安全防范措施。對安全隱患較大的省建八公司1、2號家屬樓和馬跑泉社區9號院2號家屬樓設置了警界線,住戶全部撤離并進行了妥善安置。迅速卸載了中石油天然氣管道公司基座松動的1號、3號罐內天然氣,成功爆破了天嘉運輸公司廢棄水塔,及時拆除了天水奔馬啤酒有限公司塌陷傾斜的廢棄煙囪。
![](/Files202/BeyondPic/2008-5/24/20080524_e8981bd19d2eafc20c0cHMWmPOjLrLWI.jpg)
三、全力服務物資中轉,積極開展抗震援助。作為隴東南的交通樞紐,麥積區在支援隴南重災區抗震救災工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按照省、市的總體部署,麥積區主動承擔了通過鐵路運送隴南等災區救災物資接收中轉任務,區上及時成立了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親自抓、各相關職能部門具體實施的抗震救災物資中轉領導機構,嚴格接運程序,建立健全接收、保管、運輸等環節相關制度,確保了救災物資轉運工作有序進行。從5月15日開始,麥積區平均每天出動350多人、組織50余輛抗震救災運輸車,順利接收并運送了來自全國10多個省、區、市和外國政府捐助我省的救災物資。目前已完成381節車廂2萬多噸物資中轉任務,有力支援了全省抗震救災工作。同時,麥積區全力支援隴南重災區開展抗震救災。區電力局100余名職工出色完成了赴武都災區開展抗震救災任務,榮獲甘肅省電力公司僅有的抗震救災黨員先鋒隊和抗震救災青年突擊隊兩面旗幟。全區廣大干部群眾情系災區,紛紛向災區開展捐助,已累計捐款215.07萬元,12203名黨員自愿交納“特殊黨費”121.6萬元。
![](/Files202/BeyondPic/2008-6/11/20080611_0adffa4fb56462a9e937MD8MSyieaszP.jpg)
四、落實幫建聯系責任,穩步推進災后重建。區上成立災后重建工作領導小組和指揮部,建立了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幫建聯系責任制,實行區四大組織領導包鄉鎮(辦事處),區直及駐區企事業單位包重點村、學校、衛生院,將重建責任落實到具體包鄉鎮領導、幫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身上。制定了《農村災后房屋恢復重建實施方案》、《中小學校舍災后重建工作實施方案》和《城鎮基礎設施及房屋災后重建工作實施方案》。在區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先期撥付50萬元用于因災造成中小學危房的拆遷,并對受災嚴重的農宅、中小學校舍、醫療衛生業務用房及設施進行了拆除,目前已拆除各類危房1.48萬平方米,加固維修15萬平方米。對損毀、滑坡的農機路,已組織人員全部進行了初步修復。對倒塌房屋的花牛鎮紙碾村特困黨員周宗奎和麥積鎮劉坪村特困戶王愛珍,區上為其分別籌集1萬元建設資金,目前房屋重建已經完成。全區地震災后重建工作重點圍繞農村、中小學校舍、城鎮基礎設施及房屋三方面進行,農村今年力爭完成第一批12鄉鎮15村的整體搬遷,啟動第二批16村的整體搬遷,今明兩年全面完成31村的整體搬遷,花牛鎮水眼寨村、社棠鎮石嶺村災后重建異地搬遷工程已經正式啟動實施。
![](/Files202/BeyondPic/2008-6/18/2008061718282564779.jpg)
五、堅持兩手抓兩促進,著力推動經濟發展。在全力做好抗震救災工作的同時,區委、區政府就統籌抓好經濟社會發展作了研究部署,提出“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及重點工作“時間過半、任務超過半”的明確要求。各級各部門及時調整工作部署,強化措施,克難攻堅,使全區50項重點工作得以全面穩步推進。最近,黨校北路拓建工程順利啟動實施,“三夏生產”有序進行,農村道路建設不斷加快,迎奧運全民健身展示等群眾性文體活動蓬勃開展。截止6月20日,全區大口徑財政收入已完成2.03億元,占年計劃的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