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阻力為動力 以發展促重建
——麥積區抗震救災與經濟發展兩手齊抓綜述
怵目驚心的災害場景
在距離“5·12”汶川大地震20多天后,麥積區劉家堡子村倒塌的房屋、散落的瓦礫、傾倒的山坡,仍在無聲地訴說著那驚心動魄的一幕。村子里偶爾能碰到扛著農具的農民,他們告訴記者,自從地震后,區委蔣曉強書記已帶領各級領導幾次深入到現場,安排他們的生活和生產問題。黨和政府的關懷給了他們戰勝災難的信心,F在他們全村都已經撤到了山下的帳篷里,一邊避震一邊堅持生產。
![](/Files202/BeyondPic/2008-5/23/2008052310572223396.jpg)
(配圖:天水在線)
劉家堡子村是馬跑泉鎮大溝行政村的一個自然村,全村73戶352人,該村位于山體滑坡地帶,“5·12”地震全村共有18戶86間房屋倒塌,12戶67間形成重度危房,其余43戶276間房屋不同程度地出現裂縫,同時地震造成村南上方約40米處出現長約20至30米、寬約10公分的山體裂縫。馬跑泉鎮副鎮長張文俊告訴記者,災難發生后,村鎮領導及時趕赴現場,緊急將群眾疏散到安全地帶,組織搭建了47頂帳篷,供受災群眾居住。針對劉家堡子村的受災情況,在區委、區政府的指導下,鎮上迅速制定出了該村整村搬遷方案。目前村址已選定,建設方案已確定,10天之內將會啟動建設,今年有40戶村民會搬入新居。
在這次災難救助中,麥積區時時處處彰顯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和廣大受災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及時將黨的溫暖傳達給受災群眾:
花牛鎮楊旗村周宗魁1960年入黨,是一位有著48年黨齡的老黨員,兒子有智障,這次地震中房屋倒塌,區上知道情況后,及時落實了10000元的救濟資金,區委書記蔣曉強曾三次親臨現場,督促為老人建房,讓這位老黨員感動不已;
劉坪村王愛珍早年失去丈夫,孤兒寡母相依為命,地震使房屋倒塌,無寄身之處,區上及時給予10000元建房補助。目前這兩戶的房屋正在建設之中,記者在劉坪村采訪時看到,王愛珍的新房已快封頂,許多鄰里親房都放下手中的農活前來幫忙,村長還組織人員專門供料。王愛珍感動地說,遇到這么大的災難,多虧有黨和政府的照顧,要不然只好去討飯了!
將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Files202/BeyondPic/2008-5/21/2008052116105021207.jpg)
蔣曉強告訴記者,汶川縣8.0級強烈地震波及麥積區全境,造成部分山體滑坡、房屋倒塌、物品受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據統計,全區17個鄉鎮和3個街道辦事處普遍受災。農村涉及17個鄉鎮379個行政村,受災73019戶、328450人,倒塌房屋11435間(3267戶),損壞房屋17782間(5307戶),形成危房20524間(8740戶),緊急轉移人口43250人(9611戶)。企業、學校、旅游景點、基礎設施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失,據初步估算,震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11.29億元。
![](/Files201/BeyondPic/2008-5/12/20080512_a6a06e27ffebc4660848m1ibFHZv8AVa.jpg)
災情發生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及時采取了一系列應急措施。地震發生之后,區委書記蔣曉強第一時間帶領有關部門負責人深入城郊鄉鎮和學校、火車站等了解災情;正在東岔鎮檢查工作的區委副書記、區長張克強迅速趕赴310國道沿線鄉鎮、村及城區學校、醫院和人口密集區查看災情;區四大組織全體在家領導連夜分赴城區、城郊開展查災、防災和救災工作。5月12日下午,區委辦、政府辦及時向各鄉鎮、各部門下發了《關于做好當前抗震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對災情排摸、抗災自救、維護社會穩定等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確保了全區抗震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5月18日,區委、區政府又召開抗震救災專題會議,對當前抗震救災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明確了工作任務,靠實了工作責任。同時,根據當前形勢,對一些具體工作作了進一步明確:由區衛生部門牽頭,組建了抗震救災醫療應急隊伍;由區交通部門牽頭,組建道路交通應急隊伍;由區商務部門牽頭,組織各有關方面對一些必要的食品進行儲備;由區建設部門牽頭,協調電信、移動、聯通等單位對通訊設施進行必要的檢修檢查。
根據排摸情況,對一些震后存在安全隱患的區域和設施果斷進行了處置,對一時不能排除的隱患,落實了安全防范措施,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對石佛鄉陶崖村、元龍鎮桑渠村、馮川村、道北辦事處呂家村、三岔鄉前進村、甘泉鎮窯莊村山體裂縫威脅的25戶124人進行了搬遷,滑坡險段正在嚴密監控。對安全隱患較大的省建八公司1、2號家屬樓設置了警界線,138戶住戶已撤離安置到了臨時搭建的帳篷之內。中石油天然氣管道公司基座松動的1號、3號罐內天然氣已卸載,加固方案已制定,險情正在加緊排除。天嘉運輸公司廢棄水塔已經成功實施了爆破,隱患已徹底排除。對天水奔馬啤酒有限公司出現塌陷傾斜的廢棄煙囪采用機械方法成功進行了拆除。
![](/Files202/BeyondPic/2008-6/1/20080601_5c7e3c7551df8c192ccdYIdcNvmVM9oT.jpg)
面對現實勇往直前
區委書記蔣曉強說,為了確保受災群眾有衣穿、有飯吃、有住處,區上全力籌措資金和物資,對受災群眾進行妥善安置。目前已累計為各鄉鎮、街道辦事處下撥救災?481萬元,其中區本級安排205萬元,上級下撥276萬元,妥善安置了受災群眾生產生活,全區防震救災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當前,全區抗震救災工作已轉入生產自救和恢復重建階段。在重建工作中點面同時啟動,抓點帶面。目前,包括11個村380戶農民的整體搬遷工作已提上了日程,區上決定再投入6000萬元,作為包括基層黨組織陣地、村陣地、學校等方面的救災和重建資金。結合新農村建設、災害移民、貧困移民和生態移民項目以及全年經濟建設工作,初步解決群眾危房問題。年內完成3267戶11435間倒塌房屋的重建和12鄉鎮29村的整村搬遷,到“十二五”末,逐步對全區59911戶土坯房進行改造,實現抗震的長治久安,確保廣大受災群眾能盡快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麥積區長張克強說,當務之急是動員社會一切力量,全黨動員,全民動手,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為此要整合項目和財政資金,帶動社會資金,領導包抓,部門幫扶,企業對口支援相結合,協調信用社發放小額貸款。要將農村災后重建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與整合項目資金有機結合,與建設新的生態家園有機結合,災后重建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力爭一步到位。
![](/Files202/BeyondPic/2008-5/26/20080526_bb9d4fab2bfd5bc72e20Qe8vsh62xWMm.jpg)
抗震救災與經濟發展兩手抓
蔣曉強說,“5·12”特大地震的危害是嚴重的,但是我們絕不能被災害嚇倒,絕不能向災害低頭。我們已經取得了抗震救災的初步勝利,目前抗震救災工作的重點已轉移到了災后重建,我們一定要一邊抓災后重建,一邊抓經濟社會發展,力爭用我們的辛勤勞動,將災害的損失奪回來,為重建工作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在這次抗震救災工作中,麥積區早安排,早部署,全區人民齊心協力,并沒有因為突如其來的災害而放松經濟建設和生產發展。截止5月底,全區生產總值達24.76億元,增長13.4%,超平均進度6.68%;財政收入1.68億元,占全年計劃的48.45%,與去年同期的1.25億元相比,增長4300萬元。
蔣曉強說,不可否認,地震給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同時也使一些鄉鎮和部門產生了松動情緒,“爭一流、創特色”的精品意識不強,工作要求不嚴,標準不高,缺乏特色和亮點;一些干部工作作風飄浮,工作主動性不強,等待觀望思想嚴重,加快發展的氛圍不濃。區委、區政府要求全區各級部門和廣大干部群眾一定要認清當前形勢,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克難攻堅,狠抓落實,全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全面提速發展。
蔣曉強說,不管形勢多么嚴峻,區委區政府年初確定的50項重點工作項目的任務不會變,標準不會降低。以救災的名義忽視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就是對黨和人民的不負責任。只有齊心協力一邊抓好抗震救災,一邊抓好經濟社會發展,才能將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這樣,才不會產生新的欠賬,同時為災后重建提供堅實的經濟保障,這就需要我們以極大的勇氣和信心,將災害帶來的阻力化作前進的動力,全力以赴地發展生產。
![](/Files202/BeyondPic/2008-6/11/20080611_40a3e7138d6f3934dcb38fCGqH4uF7D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