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大地林果飄香
天水市麥積區林業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
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是適合農村發展的基礎產業。多年來,麥積區歷屆區委、區政府把林業建設作為改善生態條件、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扶貧攻堅振興農村經濟和培植地方財源的主要支柱產業來抓,走出了一條生態建設與興果富民相結合、積極治理與合理開發相結合的路子。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全區林業發展呈現出“盛世興林,加快發展”的大好局面。
依托重點工程 生態防護體系初步形成
4月的天水,綠樹成蔭,碧波蕩漾。15日,當記者來到麥積區營房梁林帶時,回歸自然的感覺油然而生。放眼望去,森林郁郁蔥蔥,仿佛置身于一個天然“氧吧”,倍感神清氣爽。
麥積區林業局局長王全定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麥積區依托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加快生態建設,全區森林面積現已達到371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了68%。以水土流失嚴重區、生態脆弱區、高寒陰濕區為重點,以營房梁林帶、伯陽林帶、東山林帶、鳳臺梁林帶等10條林帶網為骨架,營造“三北”防護林24.65萬畝,全區生態防護林體系的主體框架初步形成。天然林保護工程按照“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建設方針,完成公益林建設任務11.1萬畝,使26.6萬畝森林面積得到有效管護;退耕還林工程堅持了“沿梁設帶,陡坡退耕,逢溝治理,順路植樹”的方針,完成退耕地造林16.73萬畝,荒山造林25.1萬畝、封山育林1.0萬畝,工程涉及全區18個鄉鎮辦事處,331個行政村,3.56萬農戶,兌現糧食2068.478萬公斤,糧食直補現金10177.12萬元,現金補助1492.57萬元,16.3萬多農民從中受益。經省、市歷年跟蹤復查,麥積區退耕還林工程面積核實率為100%,平均成活率、保存率分別達到90%和85%以上。2004年至2007年連續4年在全省退耕還林目標責任制考核中均位列前茅。
與此同時,城區南北兩山綠化從2002年開始實施,先后投入資金1462.35萬元,栽植各類苗木1820萬株,林地綠化面積累計達到9.6萬畝,規劃區域內綠化率平均達73%,城區規劃區綠化率達到98%。兩山樹木蔥郁,鳥語花香,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城區空氣質量達到國家旅游城市的標準,“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現代化園林城市框架已初步形成。
發展優勢產業 “中華名果”馳名中外
據了解,近年來麥積區依托資源優勢,確立了“農業重點抓產業、產業優先抓果品、果品突出抓蘋果”的指導思想,大力發展林果支柱產業,培育出了以“花牛”蘋果為主的一系列名、優、特產品。2006年9月,在北京舉辦的“2008北京奧運推薦果品評選活動”中,“花牛”蘋果榮獲“中華名果”稱號。花牛蘋果、下曲葡萄、元龍花椒、伯陽鮮桃獲得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麥積花椒、下曲葡萄完成了名牌產品商標注冊。全區建成城郊南山花牛蘋果基地1處2.2萬畝,城郊北山葡萄基地1處1.8萬畝,千畝以上水果基地26處3.75萬畝,花椒、核桃、板栗干果基地23處6.95萬畝,涌現出花牛鎮、元龍鎮、伯陽鎮等萬畝以上規模的果品重點鄉鎮13個,花牛村、下曲村等千畝以上規模果品重點村64個,引進了山東威龍集團6萬畝鮮食葡萄出口基地及配套加工項目;以蘋果為主的30萬畝經濟林果基地基本形成。建成4000噸級現代化恒溫庫1座,600噸級果品氣調庫1座,簡易果庫及各類土窖3000多個,年貯果品能力8.5萬噸;建成果品批發市場5處;發展長城果汁、葡萄莊園等龍頭企業20多家。2007年全區林果總產值達1.92億元,占全區農業總產值的34%,基本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貯、運、加,林、工、商一體化的林果產業體系。
建設成就斐然 受到多項肯定和表彰
據王局長介紹:為了制止亂砍濫伐林木、亂墾濫占林地、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的違法行為,麥積區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并開展了“春雷一號”、“綠劍”、“天保一號、二號行動”、“綠盾二號”等專項行動,維護和穩定了林區秩序,有效地控制了森林資源的消耗,森林防火克服種種不利因素,連續19年實現了無森林火災。
麥積區林業建設取得的成就,先后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省市政府及省市有關部門的肯定和表彰。麥積區先后被國家授予“中國果品產業龍頭縣(區)”、“全國林業站標準化建設先進縣區”,最近又被甘肅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肅綠化模范縣區”等榮譽稱號,麥積區林業局先后被省市評為“全省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先進單位”、“全省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先進單位”、“全市造林綠化先進單位”、“全市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先進單位”、“全市果品產業建設先進單位”,林業局總工程師郭永祥、農民高紅紅先后獲得全國綠化獎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