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麥積區三新陽地區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考
天水市麥積區委副書記、區長 張克強
![](/Files131/2007011220324569634.jpg)
張克強(資料圖片)
三新陽地區位于麥積區西北部,相傳是人文始祖伏羲創造八卦的地方。區域覆蓋中灘、石佛、渭南、新陽、琥珀、五龍等6鄉鎮20萬人,既是麥積區的農業人口聚居區,也是麥積區的傳統文化區。渭河、葫蘆河在此交匯,隴海鐵路、天(水)(口)公路、麥(積)甘(谷)公路穿境而過,水土肥沃,交通便捷。該區域總面積55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萬畝,川水地達6.27萬畝,發展高效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特殊的區位條件決定了三新陽地區在麥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舉足輕重位置。歷屆區委、區政府都十分重視這一區域的發展,進行了有益的實踐和大膽的探索,有力地推動了三新陽地區的快速發展。2006年,三新陽地區6鄉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51億元,占到了全區農業總產值6.66億元的37.6%。但是,如果把三新陽地區的發展放在全區乃至全市的大格局中來審視,我們明顯地感到這一區域的發展依然緩慢,以糧為主的種植結構很難適應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如果通過發展高效農業、現代農業,把三新陽地區6萬多畝川水地充分利用起來,進一步發揮優勢,挖掘潛力,達到甘谷、武山一般川水地每畝5000元左右的產值,將新增農業總產值2個億,加上畜禽養殖和帶動山區20多萬畝耕地發展特色產業,三新陽地區農業總產值將達到5個億,等于再造了一個三新陽地區。因此,加快三新陽地區發展,不僅是區域發展問題,而且是事關全區農業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基于以上認識,我們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以建設高效農田和畜禽養殖為重點,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創新體制機制,整合項目資金,集中人財物力,力爭通過5年左右時間的努力,把三新陽地區建成全市最大的高效農業主產區和全市最大的畜禽養殖示范基地”的思路和目標。
加快三新陽地區發展,實現“兩個最大”目標,目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有利條件:一是發展高效農業有優勢。三新陽地區6萬多畝保灌川水地,光照充足,水肥和地理條件十分優越,是全市乃至全省農業立地條件最好的區域之一;二是發展畜禽養殖有傳統。目前已經形成了石佛楊莊、新陽趙村等一些較具規模的養殖專業村,加之嘉信2千頭荷斯坦奶牛、維亞2萬頭仔豬生產等養殖龍頭企業的興辦,為發展畜禽養殖奠定了良好基礎;三是發展現代農業有示范。位于中灘鎮的省級農業示范園——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是全市和全省重要的現代設施農業生產基地,其高新技術首先受益的是三新陽地區,輻射帶動最直接、最便利的也是三新陽地區;四是實現快速發展有機遇。今年,西北地區唯一的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支持新農村建設示范區項目在中灘鎮布點實施,突出發展現代農業和新村建設,這為三新陽地區加快發展提供了十分難得的機遇。我們必須搶抓機遇,認真謀劃,精心組織,努力實現三新陽地區發展的新突破。
一、發揮園區優勢,搭建發展平臺。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自2001年建設以來,先后引進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示范效果好、經濟效益顯著的高科技農業項目和200多個優良品種,現已發展成為集科技示范、技術創新、輻射帶動、信息交流、技術培訓、旅游觀光為一體,并具生產、示范、服務、發展、生態、觀賞六大功能的生態無公害工廠化省級農業示范園區。同時,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支持新農村建設示范區項目今年也在中灘鎮啟動實施。這是三新陽地區發展現代農業獨具的優勢。我們要充分發揮這兩大優勢,突出高新技術示范、能人大戶帶動和改善基礎條件,全力加快三新陽地區發展。一要發揮農業園的輻射作用。充分利用農業園高新農業科技成果,大力推廣旱作農業、節水灌溉、科學施肥、無公害生產等適用技術,改造提升蔬菜、畜禽、果品產業,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實現農產品增產增效。二要培養能人大戶和企業集團。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開放帶動戰略,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千方百計引進一批發展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能人大戶、企業集團,采取公司化運作方式,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生產要素向優勢區域、優勢產業集中,形成市場引導、能人帶動、農民參與、政策扶持、政府服務的良好發展格局。三要改善農業基礎條件。牢牢抓住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支持新農村建設示范區項目啟動實施的良好機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增強發展后勁。力爭“十一五”末,在三新陽地區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5萬畝,完成河防工程30多公里;新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0處,解決8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新修改建鄉村道路200條600多公里,實現三新陽地區四級公路網完全覆蓋,為實現“兩個最大”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二、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效農業。長期以來,三新陽地區種植結構單一,土地產出率低,農業發展水平與其所處的位置極不相符,良好的土壤水肥條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要在該區域實現“兩個最大”目標,就必須堅持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發展,走“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路子,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促進區域產業迅速擴張,力爭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在河谷川道地區,要重點發展以露地蔬菜、大棚蔬菜、反季節蔬菜和綠色無公害蔬菜為主的優質蔬菜5萬畝,力爭這一區域川水地畝均增收3000元以上,達到5000元,率先把中灘鎮建成高效農業示范鎮,張白、緱楊等村建成高效農業示范村。要依托園區輻射和川區帶動,加快三新陽整個山區發展,通過壓夏增秋、壓糧增經,在葫蘆河以北川道邊緣區發展優質鮮食葡萄2萬畝;在渭北淺山區建成釀酒葡萄2萬畝;在海拔1250—1550米適宜區建成優質花牛蘋果2萬畝、花椒2萬畝,在冷涼陰濕區建成優質專用型馬鈴薯生產基地2萬畝、中藥材基地1萬畝,力爭山區畝均增收1000元,達到1500元以上,帶動和促進三新陽地區整體發展。
三、建設養殖基地,擴大養殖規模。畜禽養殖是農業產業發展的“短、平、快”項目,也是三新陽地區最具傳統優勢的產業之一。要按照“現代農業抓產業,產業發展建基地”的思路,大力發展畜禽養殖基地,向規模要質量、要效益,真正把傳統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三新陽地區畜禽養殖業的超常規發展。一要規范養殖小區建設。按照“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發展要求,統一圈舍規劃,統一建設標準,在三新陽地區建成標準化蛋雞養殖小區10個、良種蛋雞標準化養殖示范戶100戶、年產200萬只良種雛雞場1個,新建瘦肉型豬標準化養殖小區14個、示范戶100戶,年屠宰能力10萬頭豬左右的屠宰加工廠1個,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1個,示范帶動三新陽地區養殖業上規模、上檔次。二要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大力扶持天水維亞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天水嘉信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天水利東養殖有限公司等畜禽養殖龍頭企業,通過強龍頭、興產業、帶基地、牽農戶的形式,積極建設20萬頭優質瘦肉型商品豬生產基地、3000頭奶牛生產基地和100萬只無公害蛋雞生產基地,切實做強做大畜禽養殖業。三要鼓勵引導鄉鎮、農戶大力發展畜禽養殖。依托石佛楊莊、新陽胡大等一批養殖專業村、專業戶和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通過市場引導、政策扶持,因勢利導,激發廣大群眾參與畜禽養殖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畜禽養殖數量、質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把三新陽地區建成全市最大的畜禽養殖示范基地。
四、整合項目資金,拓寬投資渠道。項目與資金總是緊密相聯的,沒有項目,資金便沒有載體;沒有資金,項目建設只能是一句空話。實現“兩個最大”,資金投入是保障。“十五”以來,區委、區政府按照“整合項目、整合資金、整合資源,集中財力辦大事,全力以赴促發展”的思路,先后建成了社棠中山萬畝葡萄基地和城郊南山萬畝花牛蘋果基地等一批檔次較高、規模較大的示范基地,為三新陽地區整合項目資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要堅持以政策和資金扶持為動力,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資金注入機制,推動高效農業和畜禽養殖上規模、上檔次。一要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目前,我區已進入省級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試點縣區,省上將給予適當的獎勵扶持。同時,我們正在積極爭取國家級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試點縣區,如果爭取成功,國家每年將配套資金1000萬元。這些資金,我們將重點向三新陽地區傾斜。在此基礎上,緊緊抓住國家把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轉向農村的良好機遇,認真研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加大項目爭取工作力度,促使更多的項目和資金投向三新陽地區,為實現“兩個最大”提供有力的支撐。二要充分發揮部門支農項目資金合力。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盡其力,各記其功”的原則,進一步整合農業、林業、水利、交通、農業綜合開發、能源等部門項目和資金,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