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拖拉機在甘肅亮相填補我國此類空白[圖文]](http://www.yhg994208.cn/Files33/BeyondPic/2006-3/29/6739872f2084d475dc926b0aa215e4d9.jpg) |
農民開著新買的山地拖拉機出廠 |
啥?老柳把家里的老黃牛給賣了?!
甘肅天水市甘泉鄉朝陽村村民柳貴平去年賣牛時,鄉鄰們議論紛紛:這老黃牛可是咱山區人的命根子,耕地拉車全指著它。眼下正趕上開犁的節骨眼兒,老柳是轉了哪根筋竟然賣牛?不久,老柳從城里開回來了一輛嶄新的拖拉機。村里又有人議論說,拖拉機是比牛好使,但那是在平地上,別忘了咱們這里可是山區,耕田吃飯早晚還得靠牛!
今年春播時節到了,記者來到甘泉鄉在田間地頭找到老柳時,他正擺弄著他那輛山地拖拉機來來回回在自家田里耕地呢。“你看,這拖拉機還真能在山坡上耕地哩!”老柳的拖拉機乍一看和一般的手扶拖拉機毫無二致,就是有兩個驅動輪,人在后面扶著兩個把手操作的那種。它之所以能在山坡上行走自如,玄機全在兩個驅動輪上。山地拖拉機的兩個驅動輪是活動的,可根據坡度的變化隨時調整高度,使車身隨時保持平穩狀態。
擦去頭上的汗水,老柳關了油門,蹲在田邊如數家珍般說起了山地拖拉機的好處。“拖拉機確實比老牛能干得多。老牛干不干活兒你都得喂,‘小鐵牛’是干活時才‘喂’;老牛一天最多能耕二三畝地,‘小鐵牛’一天能耕十畝左右;用牛耕完了地,你再累也得牽著它走,用拖拉機可不一樣,干完活兒開著回家,省勁兒!”老柳得意地告訴記者,這一年多來,他用山地拖拉機專為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家耕地,一天耕八到十畝,一畝地能凈賺24元錢。現在光這一項就已進賬9000多元。
山地拖拉機生產廠家負責人介紹說,我國擁有25度以下的山坡地和丘陵可耕地3214萬公頃,大約占到全國耕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甘肅就是一個山地較多的農業大省,隴東南的山區地貌突出,山地面積較大。但多年來全國的農業機械適用于山區農業作業的幾乎是空白!該廠全力研發、生產新型山地拖拉機,就是要減輕山區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他們的生產效率,為山區農業機械化闖出一條新路。
鑒于該產品巨大的市場潛力,廠里準備投資2000萬元對現有的生產裝配線進行技術改造,將生產能力由原來的每年1000臺提高到50000臺,讓更多的山區農民兄弟盡快享受到現代化農業機械的便利。
一項技術革新,將山區農民從艱辛的體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離開天水的路上,記者眺望車窗外黃土高原上的一塊塊田地,看著正在田間辛勤耕耘的農民,不禁心生期盼: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希望這樣為農民著想、為農民造福的新產品、新技術能多些再多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