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鍥而不舍終夢圓
——寫在蘭州市入選全國文明城市之際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劉健
11月10日,中央文明辦公布了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蘭州首次名列其中。
轉眼間,關于蘭州躋身全國文明城市行列的消息在300多萬蘭州人的朋友圈“刷屏”。
從2005年到2020年,為了這份沉甸甸的榮譽,生活在這里的每一個人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努力與變遷。
喜訊傳來,這座城市上下歡騰,久藏內心深處的情感瞬間在這一刻毫無保留地得到釋放。
有一種信念叫鍥而不舍
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是反映城市社會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榮譽稱號,是一個城市最具說服力的“地方名片”和最具影響力的“金字招牌”。
回顧蘭州市15年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歷程,雖一路曲折、充滿艱辛,但這座城市連同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始終保持“越戰越勇”的狀態和“不勝不休”的精神,鍥而不舍推進創建工作。
蘭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西部名城,山河秀麗、民風樸實,有著良好的“創城”基礎。但作為反映一個城市綜合發展成果的最高榮譽,全國文明城市的背后,是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等方方面面成果的支撐,地處欠發達地區的蘭州,有諸多先天不足。
以綠地為例,相比插個樹苗就能成活的許多南方城市,要提升城市的綠地率,蘭州人往往要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和財力,才能換來難得的綠色。
再拿同是“創城”評價體系組成部分的路網密度來講,“兩山夾一河”的地貌使蘭州主城寸土寸金,每一段新建道路的背后,往往都有著艱難選擇和巨大的投入。
然而,面對重重困難,這座城市并沒有退縮,而是以九曲不回的“黃河精神”,一次次“整裝再出發”,朝著成為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不斷前行。
特別是在2018年啟動新一輪創建工作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新一屆蘭州市委凝心聚力,把“創城”工作作為履職盡責的重要抓手,在全市范圍內掀起了新一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熱潮,為最終成為全國文明城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一種情懷叫以民為本
15年風雨兼程,一路走來,從城鄉環境面貌到社會公共秩序,從公共服務水平到群眾生活品質,蘭州整個城市因“創城”而改變。
變化有目共睹。
——創城初期,走在蘭州街頭,人們常為找不到垃圾桶而犯難,10多年過去,如今的蘭州,各主次干道至少每50米就會有一個環保垃圾桶,垃圾分類也開始深入人心;
——幾年前,蘭州街頭的公廁不多,衛生情況常常受到詬病,通過“創城”,全市每年新建和改建的公廁數量以不少于50座的數量遞增;
……
在蘭州看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最大意義不在于“得牌”,而是讓老百姓得利;不是讓城市“受獎”,而是讓老百姓受惠。
在“創城”的歷程上,蘭州始終將創建當作是讓群眾獲得最大實惠的頭號民生工程,通過扎扎實實的創建工作,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城市不凈、不暢、不綠、不美、不寧等突出問題。
將群眾追求文明美好生活的愿望作為創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蘭州市協調推進城市的“硬件”與“軟件”、“面子”與“里子”同步發展,興辦了一批惠民利民的好事實事,有效解決社會關切的民生問題,進一步提升廣大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幾年,蘭州市先后建成軌道交通一號線、雁白黃河大橋、南北環路等一批交通路網項目,打通斷頭路35條,城市交通擁堵狀況有所改觀;新水源地項目建成通水,市民喝上了“放心水”;完成全域無垃圾治理考核驗收,生活垃圾分類初見成效、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高標準完成黃河風情線景觀亮化,實現核心區20公里步道全線貫通……
在2020年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中,蘭州市民對這座城市的滿意度達到了95%,充分說明了廣大市民群眾對創建工作的認可。
有一種境界叫萬眾一心
市民是城市的主體,市民的文明直接關系到城市的文明,沒有市民整體素質的提升,就沒有城市整體文明的提升。
“創城”以來,蘭州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使命,著力提高人的文明素質,塑造人的精神風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精神引領。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組織黨員干部深入老舊小區、背街小巷、交通路口等問題突出的重點區域,常態開展以“鄰里守望·情暖金城”為主要內容的“一月一主題”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全市注冊志愿者人數占本地常住人口比例由2017年的13.71%,提高到19.85%……
——文化引領。創作和培育的新版《絲路花雨》《大夢敦煌》等經典舞劇蜚聲中外,舉辦國際馬拉松賽、黃河文化旅游節等賽會活動,“一條河、一座橋、一碗面、一本書、一臺戲、一片藍”等城市名片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典型引領。深入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全家行”主題活動、“文化根·民族魂·中國夢”經典誦讀比賽和“我們的價值觀”“我的中國夢”系列宣講等活動,著力開展“凡人善舉·德潤金城”道德模范評選,累計評選蘭州好人1137人,其中78人榮登“中國好人榜”……
如今,走在蘭州的大街小巷,不僅能看到城市面貌的變化,也能感受到人們積極向上的精氣神。
如果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場大考,市民的理解、支持和積極參與則是這場考試的關鍵。蘭州,顯然通過了這場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