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服務
老當益壯
清涼奔跑 本報記者呂亞龍 高檣 張鐵梁 李小龍 郁婕 張子恒 盛學卿 孟捷 攝影
本報記者李欣瑤 秦娜 李繁榮
蘭州人喜歡把蘭州國際馬拉松賽稱為“蘭馬”,就像是稱呼身邊的一位老友,每年都會相見,彼此間的感情越來越深。
又是一年馬拉松賽,這座城市的激情被再次點燃;又是一次酣暢淋漓的奔跑,一個個普通跑步者編織著別樣的精彩。
“馬拉松達人”的希望
記者見到了第五次參加“蘭馬”的特跑族蘭州訓練營負責人逯正。很難想象,眼前這位身材健碩的“馬拉松達人”,5年前還是個體重超過100公斤的胖子。
2011年首屆“蘭馬”,當時作記者的逯正報了個5公里健身跑。從此,他再也停不下奔跑的腳步,廣州、北京、香港……他先后參加了全國30多站馬拉松比賽,從最初的“門外漢”跑成了“馬拉松達人”。除了跑馬拉松,逯正還在努力做一名馬拉松文化的傳播者,希望把奔跑的力量傳遞給更多的人。今年,逯正又站在了5公里的起跑線上。原因只有一個,現在女兒4歲半了,他要與女兒一起感受奔跑的快樂。第一次參賽的女兒給了大家一個驚喜。“我們原以為她最多跑兩公里,沒想到她一直在跑,跑累了就走幾步,一直堅持到終點。”“跑馬拉松讓人變得不輕言放棄,我相信這種執著的品質會讓女兒受益終生。”逯正說。
成為追趕太陽的人
“雖然看不見,但我知道這件衣服和太陽的顏色是一樣的……”6月13日清晨,韓利明在老師的幫助下,穿上紅色運動衣,來到“蘭馬”起跑點。
這位18歲的小伙子,是蘭州市盲聾啞學校的一名學生。今天和他一起參加5公里健身跑的還有李昌浩、張國瑞、高婷等10名小伙伴,他們中年齡最大的24歲,最小的僅9歲。這組特殊的團隊,是今年“蘭馬”唯一一支由盲人選手組成的團隊,也是蘭州馬拉松開跑5年以來,首次參加比賽的殘障人士團隊。
7時30分,鳴槍聲響,孩子們分別牽著10名引導老師的手,抬步向前,周圍的加油聲、歡呼聲此起彼伏。蘭州市盲聾啞學校校長康玉亮認為:“對于這些孩子們來說,這是他們人生中重要的一次體驗。”其實,這些孩子們的人生何嘗不是一場馬拉松,唯有挑戰自我、超越極限、永不放棄,才能成為追趕太陽的人……
場外的“超級馬拉松”
賽道內選手激情奔跑的同時,賽場外的服務人員也進行著一場“馬拉松”。
楊春光是此次大賽的志愿者,凌晨3時,她就和同學們從榆中和平鎮的蘭州商學院隴橋學院出發來參加志愿服務。這個來自隴南的女孩共接受了密集人群管理、醫療保障、體能素質訓練3次系統培訓。楊春光不遠處是大賽的起點,但她要背對起點開展工作。直到最后一名運動員跑完,她也沒能好好看上一眼比賽。
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唐艷,與醫院14名醫護人員負責賽事醫療服務。剛開跑不到20分鐘,他們就接診了好幾例腳部扭傷的選手。根據她的經驗,醫療隊最忙的是在大賽后半段以及選手們沖刺的時候,“部分選手在沖過終點后,會有身體不適甚至暈厥的狀況,這就需要我們及時處理治療。”
相對于參賽者來說,他們的“馬拉松”時間要長得多。但是,正因為有了他們,“蘭馬”才變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