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42/BeyondPic/2014-9/12/11836643_043565.jpg)
《觀察》雜志第二十四期第六卷封面及刊登《琉球應歸還中國》的文章的頁面。
近年來一些關于證明釣魚島歸屬問題的歷史文獻、古地圖在拍賣行被拍出天價,其背后反映出來的是關于釣魚島的歸屬問題近年來所受到的持續關注。
9月11日,蘭州市古玩收藏愛好者陳先生向本報提供了一本名為《觀察》的雜志,該雜志中明確列出明清兩代共計冊封琉球中山王23次的歷史事實,從歷史淵源的角度為琉球歸屬問題提供了充分的歷史依據。
民國雜志揭露明清兩代23次冊封史實
9月11日下午,本報記者聯系到收藏愛好者陳先生。陳先生告訴記者,這本雜志是他在古玩市場舊書攤上淘到的。因為文章涉及到釣魚島的歸屬問題,感覺事關重大所以才聯系到本報。
據了解,這本雜志為《觀察》雜志第二十四期第六卷,發行于民國三十六年八月九日。該雜志在第16頁到18頁刊登了這篇名為《琉球應歸還中國》的文章,作者署名萬光。文章開始,作者便陳述了“琉球是中國的失土,依照開羅宣言的原則,應當歸還中國”這一歷史史實。隨后作者闡述了琉球在中國國防上的重要地位。作者認為,“從國防地位上看,琉球實在是中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在琉球歸屬中國的歷史一章中提到:琉球的名稱初見于隋朝大業三年,距今已經有1341年了。而琉球正式藩屬中國,始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至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
在此期間,琉球始終為中國藩屬國,且為自愿,而且朝貢甚勤。文中詳盡列出了從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到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期間明清兩代共計冊封琉球中山王23次,并且詳盡地列出了23次冊封的時間以及冊封王名、冊封正使名、冊封副使名。這段文字詳盡、準確地記錄了這段歷史時期內中央政府與琉球的藩屬關系,為研究琉球歸屬問題提供了詳盡的歷史依據。
從文化角度佐證琉球屬于中國
在文章第三部分,作者從文化角度佐證琉球屬于中國。在該文中作者告訴讀者,琉球的外來人大多都是漢族人的后裔,琉球藩屬中國已久,心向中國,接受中國文化的陶冶已經很深,就廣義的文化觀點講,琉球人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最后,作者寫道,“可見不論從歷史、人種,或文化方面,琉球和中國的關系,絕不是日本所能望其項背的。從種種方面看琉球應當歸還中國,中國必須收回琉球。”
萬光建議:“政府應當早聲明,并且準備切實的資料和方案,以使在未來和會上提出,正式收回琉球。”作者高度重視琉球群島與南海諸島對中國國防安全的重要性,堅決主張將琉球納入版圖。
為琉球歸屬問題提供歷史依據
隨后記者采訪到了甘肅省檔案館陳樂道先生,陳先生告訴記者,“這篇文章列出明清兩代共計23次的冊封,從歷屆政府以官方名義的冊封,做到了有據可依,提供了詳盡的歷史依據。詳細地明確了從明洪武五年至清光緒五年這段歷史中琉球與中央政府的藩屬關系以及實際管轄,進一步明確了琉球的歸屬問題,從歷史文獻、歷史淵源方面對這一無可爭議的史實進一步確認。”
記者了解到,《觀察》是由知名人士儲安平1946年9月在上海創辦的時政性政論雜志,“民主”、“自由”、“進步”、“理性”、“公平”、“獨立”、“建設”、“客觀”是該刊物的“基本原則和主張”。解放前共出版5卷113期。
文/圖本報首席記者張鵬翔見習記者王學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