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城市永恒的追求
——獻給省城蘭州及其建設者
隴言
(1)夏天和秋季是省城蘭州最美的季節。
今年蘭州的夏秋,又是一段激情而美麗的時光。蘭州國際馬拉松賽、中國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一個個重大節會賽事精彩上演,讓全國乃至世界看到了一個超乎想象的美麗蘭州,顛覆了外界對這個西部城市的往日印象。同時,也詮釋了一個新的理念——美是城市永恒的追求。
(2)蘭州設于隋文帝開皇元年,以皋蘭山為名,古時也稱金城,取“金城湯池”之意,史載“河西雄郡,金城為最”。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開通后,這里成為橫貫中西、連接歐亞的重鎮。
經過漫長的歲月,隨著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遷徙,蘭州逐步成為我國西部地區的一大都市。在發展過程中,人們不僅追求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也崇尚城市的美麗。特別注重利用自然地理條件,建設自己的家園。
世界上幾乎所有以美著稱的城市,都偎依著一條河流。這也是蘭州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在蘭州,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穿城而過,奔騰東去,氣象萬千。“滔滔幾萬里,獨秀金城關”。可以說,蘭州因黃河而生、以黃河為美、視黃河為魂,黃河使蘭州與生俱來擁有了雄強之大美,擁有了播揚天下之美名。
更令人稱奇的是,蘭州既一河中流,又兩山相擁。正是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蘭州成為名副其實的“山水之城”。南岸,皋蘭山高聳云天,五泉山鐘靈毓秀;北岸,白塔山層巒疊嶂,白塔寺卓然矗立。特別是晚清時期,陜甘總督升允引進德國技術建成的中山鐵橋,是國人最早睜眼看世界的杰作之一。它猶如彩虹飛架于黃河之上,為這座濱河城市增添了點睛之筆。
大凡到過蘭州的人,無不為其南北高山對峙、東西大河奔騰的勝景所折服。登臨蘭山之巔,眺望金城全貌,那蜿蜒涌流的母親河,那鱗次櫛比的建筑群,那山谷間的綠樹掩映和花團錦簇,誠可謂如詩如畫,令人在欣賞之余,感慨蘭州美的天賦和先輩們美的智慧。
(3)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特殊的戰略地位,蘭州自然而然成為國家戰略布局的重要地區。60多年來,在歷屆省市黨委、政府和廣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蘭州的城市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日益提高,蘭州初步呈現出現代化都市風貌,美化、綠化、凈化正在成為人們的自覺。
然而,在城市發展中,城市建設的煩惱也相伴而生。經過多年發展,河谷盆地、東西狹長、環城皆山的特殊地貌,讓蘭州城市建設與空間、環境的矛盾日益凸顯;隨著人口劇增,人口密度居全國前列,市區越來越擁擠;加上車輛猛增,交通擁堵十分嚴重,人們出行很不方便;特別是冬季大氣污染,更是堵在市民胸口的一塊心病。
此外,蘭州作為國家老工業基地,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集中發展工業,對城市建設重視不夠,投入不足,規劃執行不力,使得城市建設與發達地區相比,似乎還處于“大縣城”階段,與真正的美城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4)近些年來,蘭州市委、市政府轉變發展觀念,高度重視美在城市建設中的核心作用,以重大節會賽事為契機,努力發掘、利用和優化城市美的資源,開展專項治理行動,有效提升了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的品質,彰顯了城市特色。無論是蘭州市民還是外地游客,無不發自內心地感嘆:“蘭州確實變得越來越美了!”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對蘭州發展十分關心。他在要求做大做強蘭州的同時,特別強調做美蘭州,將蘭州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魅力城市。
省委對蘭州發展的新定位,特別是做美蘭州的新目標,是發展之所需、民心之所向。其中,熔鑄了省市黨委、政府和廣大市民對美的深刻理解。同時,做美省會城市對全省來說,還可以發揮帶動作用,逐步讓隴原大地成為美城集聚的錦繡山河。
做美蘭州的目標一經提出,數百萬市民心氣大振。人們熱情地期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和新的起點上,用最大的決心和努力,實踐對美麗城市的新追求。
(5)做美蘭州,有著深刻的意義。
一方面,就城市化浪潮而言,開辟了城市發展的新境界。
城市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載體,是現代人工作生活的重要空間。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城市化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基本標志,也是不可阻擋的世界趨勢。去年,我國城市化已經完成了一半,城市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城市人口比例也達到世界平均值——51%。包括蘭州在內的許多城市,都進入了城市快速發展的時期。在此背景下,把美作為城市永恒的追求,必將有利于推進城市化進程。
另一方面,就發展方式而言,做美蘭州是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理念的生動實踐。
縱觀城市發展全局,雖然成就巨大,但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城市病”:傳統消失、特色不存、水泥森林、交通擁堵、資源緊缺、環境污染、生態脆弱、視覺垃圾、美感缺失,等等。“城市病”之困,本質上是發展方式之困。任由“城市病”滋生蔓延,只會離科學發展、以人為本越來越遠,不僅城市無法可持續發展,市民也難以獲得生活的舒適感、愉悅感和幸福感。應當看到,蘭州以及我省很多城市與發達省份城市在發展上的差距,除了經濟社會發展差距之外,更加直接的是美的不足、美的差距、美的缺陷。把美作為城市永恒的追求,以美的目標凝聚人心,以美的標準促進發展,則能大大提升科學發展的層次和水平。這種新理念、新追求所凝聚的向心力,必將成為科學發展道路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
(6)做美蘭州,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在于,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堅定不移地按照科學發展觀和美的規律建設城市、發展城市,真正實現美麗與發展同步。
什么是美的規律?在人類思想長河里穿行,這樣的聲音至今放射著光芒:美即自然、美即生活、美即和諧、美即個性、詩意地棲居……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同樣給我們啟示的,還有著名藝術大師陳逸飛。陳逸飛唯美一生,所做的一切都與美有關。他是油畫家,但他把自己定位為“視覺藝術家”。旅美歸國之后,辦雜志,做城雕,搞培訓,奔走演講,不遺余力地推進城市美的建設。他還提出“讓城市成為審美課堂”的重要理念,主張用大視覺文化觀提升城市的美學等級。他說,城市的視覺形象,是我們每個置身其中的人都必須時時面對的,是一個強迫你去接受的視覺作品。如果任憑視覺垃圾充斥我們的視野,對我們整個民族的審美趣味都會造成致命的缺陷,從而喪失尊嚴。
心懷美的啟示,把目光聚集蘭州,我們欣喜地看到,今天的蘭州,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有底氣、有能力、有條件打造成一座獨具特色的美麗城市。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特殊的地理、宜人的氣候,蘭州具備美麗城市的基本潛質。而且,經過近些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們有了比較雄厚的物質基礎、先進的發展理念、實際的建設經驗,以及初具雛形的美城條件,打造美麗蘭州,正逢其時。
然而,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做美蘭州,絕非易事。要牢固樹立“美麗發展”的理念,切實把美作為城市永恒的追求。解放思想,擴大視野,正視困難和差距,努力破除各種障礙,特別是突破制約性難點,不斷提升城市的美感度和影響力。
(7)規劃是建設的先導,決定著城市發展的方向和未來。
按照美的規律打造美麗城市,規劃的眼光要遠、理念要新、標準要高、執行力要強,既要有寬廣的視野、超前的預測、全方位的宏觀設計,也要有細節的精心雕琢,還要考慮可持續發展,善于為未來留下空間。
蘭州的城市規劃曾經是新中國城市規劃的經典之一。多年來,蘭州繼承優良規劃傳統,不斷升華城市發展理念。精心修編的四版規劃,又充分吸收眾多名城建設經驗,從蘭州特點和實際出發,為蘭州描繪更加美麗的藍圖。
城市規劃,既要有超前性、科學性,更要有權威性、嚴肅性。規劃一旦確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非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改變,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規劃要求,確保城市規劃有效執行。
(8)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聞名世界的大河,是蘭州的生命河,也是蘭州最重要、最寶貴的城市資源。我們要充分發揮黃河的獨特優勢,做好黃河大文章。尤其要下大力氣治理黃河污染,高標準規劃建設黃河風情線,切實把黃河風情線提升為城市發展軸、生態軸、景觀軸、文化軸,把山河勝跡、自然風光和歷史傳承、文化積淀融合在一起,各顯其美,渾然一體。讓生活在蘭州的人盡情享受黃河的美麗,讓來到蘭州的客人永遠記住美麗的黃河之濱。
(9)打造美麗城市,重點在建筑。
城市之中,山河天成,難以改變,但是建筑作為城市第一印象,最能體現風格的差異。做美蘭州要在提高建筑檔次和品位上下工夫,堅決清除違章建筑,努力改造低水平陳舊建筑,重視保護古建筑名建筑,不斷增加特色建筑,高標準建設標志性建筑。特別是要堅持差異化競爭理念,從蘭州實際出發,力戒城市發展之通病,使蘭州這個山水之城成為獨具特色的建筑美城。
我們和發達地區經濟實力相差懸殊,在城市建筑上,不能盲目地和大城市比大、比高、比奢華,但完全可以比精、比特、比美感。我們要從蘭州地理地質地貌條件出發,找準建筑風格的總體定位,弘揚特色建筑文化,樹立良好的城市建筑形象。
去丑即增美,去掉一分丑就會增加一分美。要積極培育和引進高端創意設計人才,發展視覺產業,不斷改善城市視覺環境。同時,要特別重視清除視覺垃圾,消除視覺污染,包括雜亂無章的建筑物和構筑物、凌亂粗糙的標牌、低劣的廣告等,努力使城市形象更加時尚完美。
(10)人是城市的主人,打造美麗城市的主體是人,享受美麗城市的主體也是人。打造美麗城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城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使城市既宜人居住,又宜人發展。
當前,大氣污染和交通擁堵是影響蘭州人居環境的主要因素。不治理這兩個頑癥,不僅城市形象大打折扣,良好的人居環境、生態環境更無從談起。我們要在已有的基礎上,緊緊扭住治污治堵不動搖,堅決打好治理大氣污染、解決交通擁堵這兩場“硬仗”,真正還百姓一方碧水藍天,還市民一路暢通便捷。
實踐證明,一個城市的民眾對視覺文化有多高要求,這個城市的視覺環境就有多好。我們要大力倡導人人都是城市建設者和“美容師”的理念,使每一個市民都提高審美素養,人人都心懷美的理想,人人都付諸美的行動。要特別重視加強環衛、環保、園林、綠化、公用事業隊伍建設,號召全體社會成員尊重他們的勞動,努力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市民和專業隊伍形成合力,共同呵護美、培育美。這樣,才能讓城市保持干凈整潔,讓人們生活得更加美好。
(11)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全面發展的推動力;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內核,是一個城市區別于另一個城市的基因。美國學者喬爾·科特金在其《全球城市史》一書中鮮明地指出,城市不僅僅只是“生活的機器”,同時還折射出這個地區的神韻、安全感以及生機等內在的品質。
做美蘭州要努力在建設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精神上下工夫。蘭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市區和周邊有著眾多寶貴的歷史文化遺存和資源。悠遠漫長的歲月,讓蘭州融黃河文化、絲路文化、民族文化、革命歷史文化、工業文化于一體,留下了豐厚的文化積淀。這是蘭州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脈。在城市發展建設的進程中,我們要以創建全國華夏文明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示范區為契機,鍥而不舍地推進文化建設,不斷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和文明程度,讓城市充滿美的永恒魅力。
(12)“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美國建筑大師沙里寧這句話,為現代城市建設賦予了深刻的內涵。
城市化的進程浩浩蕩蕩,城市美的追求永無止境。放眼全國,一些城市已經將“美麗發展”作為發展理念之首。放眼甘肅,美麗城市的故事漸次展開。從擁有世界文化遺產的飛天故里敦煌,到推窗見雪山、出門望雄關的邊城嘉峪關;從道教名山崆峒山下的平涼,到藍天白云下的藏鄉甘南;從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天水,到隴上江南隴南;從花兒之鄉臨夏,到翰墨飄香的定西;從金張掖、銀武威,到巨變著的革命老區慶陽,還有銅城、鎳都等,每一座城市都擁有一份屬于自己的獨特美,也擁有一份追求美、創造美、共享美的夢想和抱負。
當前,以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為新起點,我們踏上了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征程。把美作為城市永恒的追求,實現美麗發展,科學崛起,我們收獲的,將不僅僅是城市之美,更有甘肅發展的新高度、新空間、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