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在蘭州的街頭打車成了一件讓人頭疼的事:盡管車流中,不時有紅、黃、藍、綠的出租車出現,但總是以“客滿”的姿態一閃而過,無視你揮舞的手臂;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在蘭州的街頭搶著打車成了一件常見的事:每當一輛車停靠在路邊,總能看到三五位爭先恐后試圖“捷足先登”的市民,將出租車圍得水泄不通。
原來,上下班高峰期打車難,現在,什么時候打車都難。
打車難,似乎已經成了蘭州市交通運輸的痼疾。
雨天打車比平時更難。本版圖片均據本報記者 郁婕
市民講述:打車難,讓人很無奈
在蘭州,說起打車難,幾乎人人都會情不自禁地附和:“真的難。”
耿燕是盤旋路附近一家科技公司的職員,她的主要工作是在物流中心清點新到的貨物并運回公司,由于貨物抵達蘭州的時間不固定,她每天都要打車往返好幾個來回。
說起打車難,她不停地抱怨:“以前,我一天跑三個來回,在路上也用不了幾十分鐘,現在跑一趟,光等車就差不多要半個小時。眼前馳過的出租車不少,但個個上面都有人,要等一輛空車真不容易。”
張先生是蘭州市一家媒體的新聞記者,說起打車,也牢騷滿腹:“干我們這行,就耍了個腿勤腳快,一有新聞線索,二話不說就要往現場趕,打車就是圖個快,可如今,想打個出租車太難了。有一回,有讀者爆料,說東崗立交橋發生了一起重大車禍,我在西關什字等了40分鐘,才從其他乘客手里搶到一輛車,等趕到現場,事故現場都被清理完了。白花了打的費不說,還讓領導數落了一頓。”
市民周女士的家離單位只有10分鐘步行的路程,以前聽同事說如何打車難,沒有切身體會的她總是不以為然。8月27日,周女士和幾位老同學在北濱河路的一家酒店聚會。晚9時,酒足飯飽后,周女士準備打車回家,可站在路邊左等右等就是等不來空車。“等了20多分鐘,好不容易來了一輛空車,剛一靠邊,從四面八方沖過來幾個人搶著拉車門,幾個有些醉態的男子還為了搶車臉紅脖子粗地吵了起來,我們女同志根本靠不到跟前。”無奈之下,周女士只好邊往中山橋走邊攔車。“沒想到中山橋邊打車的人更多,我就往西關走。到了西關才發現,回家的公交已收車了,而打車的人比路上跑的車還多,只好往家走。”快晚11時,周女士才回到了家。“進門的那一刻,我哭的心都有了。我就覺得奇怪,白天打不上車也就罷了,這夜里咋也打不上車呢?”
一般的乘客打不上車至多是耽誤了時間,而宋斌遭遇的打車難題險些釀出人命。7月11日,是宋斌妻子的預產期,當晚10時許,宋斌的妻子出現了臨產癥狀,宋斌趕忙把妻子扶到樓下,準備打車前往醫院,可在麥積山路口等了近1個小時就是等不來一輛空車。“當時,我妻子疼得滿頭都是汗,我嚇得要死,愣是沖到馬路中間擋了一輛出租車,給車里的乘客解釋了半天,才把妻子送到了醫院。醫生說,再晚來半個小時,孩子有可能就宮內窒息了。”宋斌一邊唏噓不已一邊感嘆道:“你說,偌大個城市,打個車咋就這么難呢?”
記者體驗:四次打車,三次失敗
打車難,絕不是上述個例。近一段時間以來,向本報新聞熱線反映打車難的讀者越來越多。打車究竟有多難?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進行了一番體驗。
8月29日上午10時整,記者在白銀路試著打車。街上的各種車輛好像一條條青蟲,慢慢悠悠地往前挪動著。在記者能看清的300多米的路段上,有17輛出租車,但無一例外地都載著乘客;10時15分,車流的速度加快了一些,有4輛出租車先后從記者眼前駛過,也是“客滿”;之后的20分鐘里,先后有38輛出租車駛過,但沒有一輛空車;10時36分,一輛出租車停在了路邊,沒等車里的乘客下車,就有三四個人圍上去爭著搶車。待后40分鐘后,記者放棄了第一次打車體驗。
29日下午6時,記者選擇車輛比較稀少的舊大路再次進行體驗。在這個只有雙向兩車道的小街巷里,記者足足等待了1小時15分鐘,沒有見到一輛空出租車。在路邊下象棋的劉生侯老人告訴記者,住在這條路上的居民想要出行,一般都是走到主干道上去打車,“有好幾次,鄰居家里有人得了病,都是先派家里人在主干道上打了車再進來接病人,太不方便了。”
8月30日上午11時,記者在北濱河路親水平臺附近進行第三次打車體驗。這里的車輛通行速度比主城區快了很多,但來來往往的車流中卻很少見到出租車,偶爾有一兩輛車通過,也并非空車;11時10分,等不到空車的記者開始向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方向移動;11時20分,記者在醫院門口看到了三輛停靠在路邊的出租車,終于坐上了一輛空車。
一上車,司機笑著問:“您去哪?”“白銀路。”“對不住,今天我的車限號,進不了城。”司機禮貌地告訴記者。于是,記者的好運氣就此終止,直至13時,記者沒有攔到一輛可以進城的單號出租車。
8月31日,記者前往西固區進行體驗。在這里,空車行駛的出租車隨處開見,即便是上下班高峰期,仍能攔到出租車。在這里,打車的時間基本在10分鐘以內。
出租司機:拉上客人,送不出去
出租車如此難打,出租車司機的生意一定很好。但是,非常令人意外的是,出租車司機們也是抱怨不斷。“現在的生意還不如以前呢。以前從早上6時到中午12時,至少能掙一百四五十元錢,可是現在,同樣6個小時,能賺100元就算跑得不錯了。”蘭州奔馬出租汽車公司的劉師傅告訴記者。
為什么會這樣呢?蘭州金輪車行的馬師傅一語道破天機:“堵車太嚴重,拉上的乘客送不出去,以前起步價內送一名乘客只需要5分鐘左右,即便運氣不好,沿途全是紅燈也不會超過10分鐘。而現在,同樣的距離,要送一名乘客最少15分鐘,如果遇到大一點的堵車,1個小時也不一定能送的出去。所以,看著滿街打車的人,我們比打不上車的乘客還著急。”
劉師傅和馬師傅所說的情況在主城區內普遍存在,主要的堵車路段自西向東分布在西站、小西湖、文化宮、解放門立交橋、西關什字、安定門、雙城門、永昌路、南關什字、中山林什字、廣場東西口、盤旋路、五里鋪、東部批發市場及南濱河路沿線。
除此之外,如遇到大的市政工程施工路段,車輛的前行速度也非常緩慢。以正在施工的安寧區為例,從培黎廣場到費家營什字大約3公里的路段上,車輛一般要行駛30分鐘左右。
而在西固區,由于城區路面狹窄,車輛的行駛速度一般也在每小時30公里至40公里之間,如遇到上下班高峰期,車速則大為減緩。
對于這種交通現狀,盡管蘭州市交通管理部門制定了單雙號和尾號限行政策,但蘭州市的交通擁堵卻并沒有發生大的改善。“還是開重大節會的時候好,所有車輛都分單雙號行駛,路面上的車輛減少了,路也不堵了,出租車才能運轉的開。”馬師傅告訴記者,在今年的幾次節會期間,他的車一上午6個小時的時間,最多時能掙到220元。
業內分析:三大原因引發打車難
據蘭州市城市運輸管理處提供的數據,目前,蘭州市出租車的數量保持在6000余輛,趨于飽和狀態,那為什么打車難的現象會如此嚴重呢?
業內主人士分析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乘客需求量持續加大。
據一家出租車公司統計,隨著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蘭州市選擇出租車出行的市民較以往增多了四成左右。
另外,隨著的油價上漲,不少私家車駕駛員放棄自駕,轉而選擇乘坐出租車。私家車主馬先生說,目前,蘭州市的出租車起步價為7元,可運行3公里,之后每多行駛1公里加收1.4元,相較于每公升7.3元左右的油費和每次停車至少2元的停車費而言,搭乘出租車的費用更為低廉。私家車付先生雖沒有如此算細賬,但他說,每月限行的那幾天,他就必須得打車。
同時,醉駕入刑后,大量的開車人員在飲酒后改乘出租車出行,也增加了出租車的乘客源。
二是城市交通擁堵降低了出租車的運轉速度,使一些車主主動放棄在主城區運營,加大了主城區的打車難度。
交通擁堵使蘭州市的打車難顯現出地域性、時段性差異,所以車主們多選擇在交通通暢的區域或時間內行車攬客。
“在主城區1個小時最多送兩撥客人,在西固區、七里河區和安寧區,1個小時至少能接6筆生意,誰還算不清這個賬?”8月29日,一位一心想離開擁堵的主城區的黃姓司機說,“如果不是正好順路去西站,我不會拉你。”
經觀察,目前,蘭州市最好打車的時間段集中在凌晨6時至7時30分和晚23時至次日凌晨1時30分之間,這兩個時段之間,由于車輛稀少,司機們跑的十分賣力。
三是蘭州出租車的實際運力遠遠達不到需求。
目前,蘭州市出租車的總量為6000余輛,但出租車實行單雙號限行后,每天實際投入城區運營的出租車只有3000余輛,這3000余輛車在“油改氣”后,每天至少需要去加氣站加兩次氣,加上主動放棄在主城區運營的車輛,蘭州市出租車的運力就顯得捉襟見肘。
蘭州南巡出租車行的馬師傅告訴記者,盡管蘭州市目前有40多座加氣站,但每天等在加氣站門口的出租車還是會排起長隊,“加一次氣,少說也要1個鐘頭。”馬師傅說,其實一輛出租車一天加1次氣也能滿足運營需求,但由于出租車分白班司機和夜班司機,為了平衡司機之間的利益,出租車司機一般只加夠自己當班所需的氣量,兩次加氣勢必會導致出租車營運時間的縮短。
存在問題:黑車、拼車越來越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打車難大有愈演愈烈之勢。而這種現象除了給市民出行造成困難外,也滋生出了一些新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當屬“黑車”(無運營資格的出租車)屢禁不止和出租車“拼客”現象的普遍存在,而這又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
蘭州市城市運輸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城市公交的重要組成部分,蘭州市出租車由于運力不足等問題,致使“打車難”現象日益突出。于是,“黑車”隨即成為填補這一空缺的“主力軍”。
采訪中,在等待出租車時,記者曾多次受到“黑車”的邀請。
8月31日,記者在甘南路酒泉路路口,乘坐了一輛微型面包車“黑車”,一上車,該車司機就提醒:“如果碰到運政的檢查,就說你是我舅子,我姓唐,你姓啥?”攀談中,這位“黑車”司機告訴記者,他以前也是跑出租車的,由于每個月要上繳的費用較高,所以購買了這輛二手五菱面包車專跑“黑車”。“生意還不錯,一個月下來,能賺個四五千元。”唐師傅坦言,現在跑“黑車”的司機至少有七成都是以前跑出租車的司機,對于這個數字,唐師傅神秘地說“這還是我的保守估計”。
對于“黑車”,運管部門和普通市民有著截然不同的認識。運管部門表示,乘坐“黑車”不僅會影響社會公平,而且由于“黑車”不提供車票,一旦發生事故,乘客的合法權益將無法得到保障;而不少市民則認為,在打不上出租車時,乘坐“黑車”確實能滿足自己的出行需要。正因為此,“黑車”在市民的實際需求下一直屢禁不止,且越來越多。
同樣,打車難能也使“拼車”現象被大家所接受。
8月31日,記者在搭乘一輛出租車時,司機直接詢問“我能順路再帶一個人嗎?”在得到同意后,這輛出租車開始靠邊行駛,在遇到路邊打車的市民,司機就會停車詢問是否順路。最終,這名司機在中央廣場找到了一名帶孩子的婦女,便立刻讓她上車,并指著里程表告訴這名婦女,“等會我不打表,你到地方后,按總路程減掉現在的2.6公里收費。”說完,他主動向記者解釋:“前幾天,一個司機和乘客就因為里程沒說清楚打起來了……”“不過,現在的乘客多半都能理解‘拼車’,畢竟打車真的有些難。”這位司機笑著說。
打車,是都市生活中隨時隨地都會發生的一件事情。當這件平常事被冠以“難”字,并衍生出諸多問題時,應該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視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