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美麗的黃河之濱鑲嵌著一顆璀璨的石化明珠———西固區。她是國家“一五”期間重點投資興建的工業基地,素有“中國石化工業的搖籃”之美譽。經過改革開放30年來的發展,西固已成為甘肅省和蘭州市的核心工業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自身優勢。區內聚集了各類企業1000多家,形成了以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分公司、中國鋁業蘭州分公司等駐區大中型企業為代表,以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力能源等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工業總量占蘭州市的“半壁江山”,甘肅省的五分之一,成為全省生產要素集中、區位交通便捷和技術人才優勢明顯的區域之一。為了把西固區的發展成果特別是老工業基地的發展全面展示給讀者,連日來,記者走進西固區進行了深入細致的采訪,探究了30年間西固區從一個老工業基地到新型石化城的蛻變過程。
大工業奠定發展格局
1953年1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根據政務院的決定,將皋蘭縣西固區的川區和部分山區劃歸蘭州市管轄,建置蘭州市第五區(西固區)。而從1952年起,蘭煉、蘭化等各廠都先后成立了籌建處,為征地開工做充分的準備工作。1955年至1956年各廠分別破土動工。1957年9月自來水廠開始供水,1957年11月熱電廠投產發電,1958年蘭州煉油廠正式投產,1960年橡膠廠(304廠)生產出我國第一批合格丁苯橡膠,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合成橡膠的歷史……這時候,西固區內的重點工業企業相繼建成并投產,奠定了今天工業區的格局。
說起西固工業區的建設情況,區委黨史辦主任丁祥麟如數家珍。他說,由于有大企業的支撐,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西固的城市建設在蘭州是領先的,30年過去了,企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機遇中實現戰略重組
資料顯示,西固工業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也曾經艱難。1998年,石油、石化行業實行戰略性重組,蘭煉、蘭化歸口中國石油。次年,中國石油實施主輔分離,重組改制籌備海外上市,蘭煉、蘭化分別分離出兩個主業和兩個輔業,“兩蘭”變成了“四蘭”。2000年10月,根據集團公司持續重組的戰略部署,兩個主業上市企業率先合并重組,成立了西部最大的煉油化工聯合企業———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公司,“四蘭”又成了“三蘭”,即蘭州石化公司與蘭煉、蘭化。重組初期,“三蘭”都處在十分困難的境地:蘭州石化公司2000年虧損額高達21.6億元,蘭煉和蘭化也背負著巨額虧損,經營慘淡。
2003年10月,機遇來臨了。時任省委書記的蘇榮到“三蘭”調研時提出“西固要三年大變樣”的要求,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極大地推動了西固新型石化城建設,使西固迎來了一個建設的高潮。以當時的“三蘭”為代表的企業內部“二次創業”也全面啟動。2005年5月12日,經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決策,蘭煉、蘭化宣布整體合并,成立蘭州石油化工公司——“三蘭”變成了“兩蘭”。無論是人員、機構、資產的分離重建,還是機制變換,“新兩蘭”的出世預示著一個老字號大型國有工業企業的破繭求生。重組后的蘭州石化分公司很快進入發展快車道。2005年4月6日,蘭州石化公司70萬噸乙烯改擴建工程正式啟動,這是中國石油重組上市后第一個工業性項目,也是甘肅省歷史上最大的投資項目。至次年11月20日18點28分,隨著蘭州石化年70萬噸乙烯裝置順利產出合格乙烯,標志著中國石油“十一五”開局之作——蘭州石化年產70萬噸乙烯改擴建工程勝利建成投產。蘭州石化正式形成了千萬噸煉油和70萬噸乙烯生產規模,率先建成了中國石油在西部地區第一個大型煉油化工基地。裝置投產后,預計年新增銷售收入100億元,年新增利潤20億元。2006年5月,西固區政府與甘肅省風險投資公司、甘肅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簽訂協議,共建占地100畝的“西固石化專業孵化園”。結合西固產業特色,發揮“兩蘭”科技優勢、在孵化園內重點發展精細化工材料、水工業材料、生態恢復保護及修復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五大類高新技術產業。發揮新材料領域的地區資源優勢,建立蘭州國家石化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加快新材料產業群的崛起。此外,柴家峽水電站、西部管道公司原油及成品油蘭州末站等20項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開工建設,投資30多億元的中鋁公司鋁加工和投資15億元的藍星公司“三甲”等20多個事關產業優化的項目落戶西固。2007年,兩個石化公司合并,成立中石油蘭州石化分公司,“兩蘭”變成了“一蘭”。
新石化城沐浴和諧陽光
談起地企聯建,居民孫萬寶覺得很有說頭,如石化文化廣場、居民小區改造.......一口氣數了十來件,但孫萬寶認為值得一提的要算牌坊路立交橋了。以前,大量的蘭化、蘭煉職工每天上下班時必經牌坊路的蘭新鐵路,這個路段的臟亂差不說,還埋下了諸多安全隱患。牌坊路立交橋建成后,不僅改變了這一現狀,還改名為蘭煉橋,可以說是地企聯建的“代表作”。新華社當時發布消息稱:中國西部工業重鎮蘭州從2004年起計劃斥資30億元人民幣,用三年時間對該市西固區的石油化工城進行“美容手術”,打造新型石化城。與此同時,《蘭州石化城綜合整治實施方案》(草案)被提交至市政府。初步計劃于當年安排“十四路三橋”、2005年“十五路四橋”、2006年“七路一橋一洪道”建設。初步估算,全面升級石化城的基礎設施所需資金接近30億元。這時,甘肅省建設廳把西固新型石化城建設作為加快全省城鄉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了大力傾斜和支持。家住孫家莊的魏志先注意西固的變化是從2004年上半年開始的,春節剛過,福利路等多處主干道開挖施工,一打聽才知道是在建設街心花壇,這讓他回憶起了上世紀大規模建設工廠的情景。不僅如此,自2004年新型石化城建設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啟動以來,每年的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對西固石化城建設和環境整治的安排部署都有專門篇幅進行闡述。在蘭州市第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西固石化城環境建設的議案更是被列為1號議案,重點督辦。福利路的硬化、亮化和街心花園的改造等工程鋪開了,牌坊路、清水北街等很多地方都完成了改造。當土生土長的魏志先老人看到這些變化時,心中有一種難以抑制的喜悅。的確,建設新型石化城的戰役打響以來,是西固城建史上建設項目最多、投資規模最大、基礎設施改善最明顯的時期。在西固區建設局,記者看到了一份當年建設石化城的項目列表,比如投資20多億元,建成蘭海高速公路西固段、南濱河路西延段、新城黃河大橋、牌坊路立交橋等一批重點工程,拓建改造主次干道44條,整治城區小街巷62條,亮化60條。投資5500多萬元,修建了張崗、深湖等3條通鄉公路,硬化鄉村道路85條,建成16項重點水利設施和安全飲水工程,農村生產生活進一步改善。兩山綠化、清潔能源改造、水源地保護和工業‘三廢’排放等環境綜合治理一直在緊張進行,新增造林5.3萬畝,新增城市綠地49公頃。累計投入8900萬元,用于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開始,3年建設期后,西固區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顯著提升。城市建設變了模樣,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可把我們忙壞了,每天有100多人要上街監管”,西固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辦公室主任吳文彬邊走邊告訴記者。西固區按照“建管并重、管理先行”的原則,在配合省、市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通過狠抓城市環境綜合治理,西固區的城市管理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市容市貌、違章建筑、交通秩序、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等等,通過逐一入手、不懈努力,換來了群眾的肯定。2007年,改造新增城區綠地10公頃,新建硬化、綠化、美化等“五化”小區6個。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3.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36.16平方米。從某種意義上說,“建設新型石化城”的總要求也使駐地企業轉變了觀念。
在石化城的建設中,企業以主人翁的姿態,全面參與到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中,有力地推動了進程。近3年來,蘭州石化公司、蘭州石油化工公司、蘭州西固熱電有限公司等企業投入兩億多元資金,集中整治職工居住環境,實施破墻透綠,使34個職工居住小區面貌煥然一新。而地方對企業新上項目征地拆遷等關系企業長遠發展的工作進行全力支持,尤其是把“兩蘭”周邊環境綜合整治、石化新區建設作為打硬仗的重點工作,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