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三十年 精彩新跨越 改革開放30年經濟社會成果展示
舉改革開放旗幟 走創新發展道路
蘭州銀行董事長 李治文
蘭州銀行的前身是蘭州城市信用社、城市合作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作為地方性商業銀行,蘭州銀行在改革中誕生,在改革中成長,在改革中發展,在改革中壯大,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作為這段金融體制改革的親歷者、參與者,對改革開放的正確性和有效性有著深刻而切實的感受,對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推進科學發展有著堅定的信念。筆者就蘭州銀行改革發展的情況作一點回顧,以此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
一、城市信用社的誕生及其轉型與更名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城市私營、個體經濟蓬勃興起,極大地帶動了全國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由于金融體制改革滯后,專業銀行按照行業經營,效率低、行業分割嚴重且壁壘高企,作為新興的產業和公有制成分補充的城市私營企業、個體工商經濟,由于其處于創業起步階段,信息不對稱、財務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很難從正規的國有商業銀行得到金融支持,限制了這些經濟成分的快速發展。在這種經濟背景之下,為了有力地促進城市私營、個體經濟的發展,國務院、人民銀行允許金融機構和社會企事業單位組建成立集體性質的城市信用社為其提供金融服務。城市信用社在全國的大中城市迅速發展起來,截至合并成立城市合作銀行之時,大約有5000多家。
城市信用社成立以后,在促進私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安置城鎮人口就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城市信用社主要是金融機構和一些部門發起設立的。大部分信用社成立之初,逃避人民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發放貸款,在一定程度上為增加職工福利、安排職工子女就業提供了條件。這與國務院、人民銀行的初衷相背離。在體制、機制、管理水平、人員素質等方面造成了先天不足,累積了大量風險、擾亂了金融秩序。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先做游戲,后訂規則”。包括名稱、資本金額、產權制度、內部管理、高管人員資格等等,從一開始就缺乏科學性,各種規定隨意性多,嚴肅性少。二是宏觀經濟大環境中的不良因素通過各種途徑滲透進來,使得城市信用社信貸迅速膨脹,大量信貸資金被“套牢”,進而形成呆壞賬,風險陡增且化解乏術。三是自我約束能力差,行政性干預力度大。大多數城市信用社產權不清晰、政企未分開、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根本無法擺脫行政性干預,造成大量不良資產。同時,由于缺乏制度約束,不少城市信用社負責人違法違規經營,貪污舞弊現象時有發生,道德風險造成了大量爛賬,使城市信用社經營舉步維艱,問題積重難返。四是缺乏必要的競爭約束與規則約束,惡性競爭常常造成兩敗俱傷,潛規則嚴重擾亂競爭秩序,城市信用社本身的信用體系受到致命的傷害。五是城市信用社經營業績嚴重下滑,生存問題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嚴重影響其社會信譽和員工信心。
當時,蘭州市金融機構和有關單位先后成立了56家城市信用社,到1997年底合并成立城市合作銀行時,蘭州市56家城市信用社資產總額只有39.1億元,各項存款余額29.17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9.61億元,不良貸款占比超過85%,連年虧損,積累了大量的金融風險,一度擾亂了蘭州的金融秩序,其自身的虧損也成為一種難以消解的陰影。
二、城市商業銀行有效地化解了金融風險,維護了地方金融的穩定
由于存在前述的問題,改革城市信用社,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信用社的風險問題和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勢在必行。1995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組建城市合作銀行的通知》,決定自1995年起在撤并城市信用社的基礎上,在35個大中城市分期分批組建由城市企業、居民和地方財政投資入股的地方股份制性質的“城市合作銀行”。以后,組建范圍又擴大到35個大中城市以外的地級城市。1998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準,將城市合作銀行名稱變更為“城市商業銀行”。
蘭州市商業銀行是在原蘭州市55家城市信用社和1家城市信用聯社基礎上進行股份制改造和資產重組,由地方財政、企業法人和自然人入股發起設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1997年5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以銀發(1997)221號文批準設立,1997年6月29日以蘭州城市合作銀行的名稱正式掛牌營業,1998年8月改名為蘭州市商業銀行。2008年6月23日經中國銀監會批準正式更名為蘭州銀行。至此,蘭州的城市信用社轉化成了股份制商業銀行,開始走上了嶄新的改革發展之路。
蘭州銀行成立之初,沒有現成的市場定位,依然沿襲著國有商業銀行的運作模式,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由于自身規模小,力量弱,在與國有大銀行爭奪大客戶的過程中屢屢失利,生存和發展空間逐漸縮小。與此同時,原信用社時期積聚的各種矛盾集中暴露,原兩家信用社形成的票據詐騙案件和賬外經營案件的出現,嚴重影響到銀行的生存。對此,人民銀行還發出過預警通知書。為此,第二屆董事會成立后,高舉改革創新旗幟,直面存在的種種問題,大刀闊斧改革時弊、推陳創新。首先是確定了“服務地方、服務中小、服務民營、服務市民”的市場定位,克服了以往沒有特色、沒有市場定位的弊端,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其次,蘭州銀行秉承改革精神,堅持向改革要發展、尋思路。在外部改革方面,為了保證全行的生存安全及經營的穩健運行,維護地方金融穩定,從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出發,分析自己的實力、服務水平和資產規模,不盲目跟風,不妄自菲薄,建立了面向客戶需求的綜合服務體系,圍繞“闖市場、抓重點、增存款”的思路,研發新產品,為自身發展確定了明確方向,為各種業務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媒介和載體。在內部改革方面,按照市場和客戶需求,大力推行內部改革,壓縮總行機關部門和機關人數,實行精兵簡政措施,消除行政色彩,強化經營服務職能。增強總行的控制力,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時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工資可高可低的激勵約束體系。加大干部的考核、交流和調整的力度,實行擔保項下的全員勞動合同制度。通過崗位資格考試,實行持證上崗和競聘上崗制度。改革工資分配制度,實行彈性工資分配制度,員工收入與工作數量、質量、貢獻和效益相掛鉤,做到了增資靠效益、收入憑貢獻,拉開分配檔次,激活了員工的工作熱情。一系列改革舉措,不僅解放了生產力,而且使原來的體制進一步完善,獨立法人的地位優勢、決策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由此擺脫了原來的束縛,邁上了穩健、持續、科學發展的道路。截至2008年9月末,蘭州銀行的資產規模達319.6億元,比組建初期增長8.17倍;全行各項存款達到282億元,比組建初期增長了9.7倍,占全市銀行存款份額的13.76%左右,位居全市第三。各項貸款余額達到197.85億元,比組建初期增長了10倍,占全市銀行貸款的13.16%左右,位居全市金融機構第四。11年來,累計實現利潤3.67億元,累計上繳各種稅費3.17億元,累計分紅9097萬元,社會貢獻總額達到11.8億元。蘭州銀行在蘭州金融界已經占據了舉足輕重的位置。蘭州銀行先后被科技部、全國工商聯聯合會主辦的全國商業服務業科技創新大會評為全國首屆服務業創新型企業;被中國消費者協會評為“誠信維權單位”;被中華工商時報社、中國信息協會信用專委會、中國經濟精英聯系會聯合評選為“中國經濟十大誠信示范單位”和“中國經濟百佳誠信企業”;2006年蘭州銀行被中國銀監會評為支持中小企業先進單位;在2007年“中國金融形勢分析、預測與展望暨第三屆中國金融專家年會”上,蘭州銀行被評為“中國最具競爭力30家金融機構”之一;2008年,蘭州銀行榮獲“甘肅省百強納稅企業”稱號。
實踐證明,城市商業銀行的組建,完善了我國的金融服務體系,打破了國有商業銀行一統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主體競爭格局,促進了金融服務水平、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推動了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更好地支持了城市經濟的發展。隨著業務規模的快速增長,城市商業銀行在支持地方經濟建設,支持各類中小企業發展,尤其是在扶持民營企業發展和服務城市居民方面,發揮了國有商業銀行無法替代的作用,較好地滿足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的需要。
三、蘭州銀行站在新的起點上,高舉改革開放旗幟,走創新發展道路
回顧和總結過去是為了向前看,繼續、更好地推進改革開放。對于進一步改革開放以及可持續發展,蘭州銀行依然任重而道遠。
中國銀行業的改革開放面臨著許多壓力:一是中國的經濟周期性波動的風險正在積累,銀行的資產質量面臨新的考驗。我國的行業、產業以及經濟結構的調整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種調整必然對各銀行的經營尤其是對城市中小銀行的經營帶來極大的壓力。特別是從緊的貨幣政策以及日趨嚴格的環保節能要求,將對中小銀行的拓展市場帶來極大的挑戰。二是中國銀行業經歷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帶來的壓力,傳統吃利差過日子的中小銀行更是壓力沉重。服務缺乏網絡化、服務僅限于一地一城的局限也是城市商業銀行面臨的短板,限制著城市商業銀行的快速發展。三是全面的改革開放與國有商業銀行的股改上市,給城市商業銀行帶來的沖擊不可小覷。外資銀行搶灘國內市場、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搶灘內地金融市場,全面的金融市場競爭已經拉開序幕,生存、發展的空間正在不斷地被蠶食,優質客戶的爭奪日趨激烈,何去何從,是擺在蘭州銀行面前的重要課題。
面對風雨乍起的金融市場,蘭州銀行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改革創新,居安思危,妥善應對,審慎靈活,扎實工作。一是要主動轉變經營模式和增長方式,積極發展綜合經營,全面調整資產結構、業務結構、負債結構和收益結構、客戶結構、營銷渠道結構以及員工的技能結構,努力實現經營模式由以規模增長向質量效益增長模式的轉變,實現增長方式由傳統存貸款業務增長向收益多元化的轉變,最終把蘭州銀行打造成治理結構優良、資本充足、內控嚴密、服務與效益均優的現代化股份制的上市銀行。二是要加快發展步伐,拓寬服務渠道和領域。目前,大多數城市商業銀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走向了穩健經營、加快發展的階段,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應當將服務的觸角逐步延伸出去,擺脫僅僅服務一城一地的束縛,向省內發達的城市積極爭取布網設點,進一步完善服務網絡,提升服務的手段和水平。要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爭取在2-3年內完成在省內發達城市設立分支機構的目標,同時在國內發達的城市也要陸續設立分支機構,進一步完善服務網絡和渠道,要堅定地沿著“夯實基礎—完善公司治理—擴展發展空間—提高經營效益—上市”的路徑不斷前進,力爭把蘭州銀行辦成一家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三是要堅持自主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城市商業銀行要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就必須大力推進體制、機制、管理、業務和技術創新,不斷完善業務流程再造,不斷完善自己的產品線,切實建立起面向客戶、服務客戶的綜合服務體系,要在堅持“服務地方、服務中小、服務民營、服務市民”市場定位的基礎上,逐漸向大客戶挺進,要敢于與其他銀行競爭服務、競爭效率、競爭優勢,要優化科技投入結構,提高科技水平,引進國際國內金融“智力”,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