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9-21 8:38:33) 來源:新華網 打印本頁 |
新華網蘭州9月20日專電 題:“對患兒和社會負責”——最早上報異常病例的蘭大二院救治患兒紀實
記者王艷明
馮星語躺在媽媽的懷里安然熟睡,她的頭上還扎著吊針,一根長長的輸尿管正在把她混濁的尿液排出體外。
“孩子已經沒有生命危險,下一步排出結石后就可以逐步康復。”馮星語的治療大夫、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左陵君說。
截至9月19日12時,蘭州大學第二醫院住院接受治療的泌尿系統結石患兒共66名,其中一些患兒像馮星語一樣,送到醫院時已經是急性腎功能衰竭,直接進了搶救室。目前醫院正在全力以赴,精心救治每個因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住院的患兒。
盡職醫生及時上報“異常”情況
“最大的患兒才1歲3個月,干了20年的泌尿外科醫生,職業敏感和臨床經驗讓我斷定,這里面絕對有問題。”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副院長岳中瑾說。
甘肅省是最早向衛生部上報嬰幼兒泌尿結石異常情況的省份,而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是最早向甘肅省衛生廳上報這一異常情況的醫院。
“7月16日,我們把這一群體性異常情況向甘肅省衛生廳進行了報告,當天衛生廳就派三個部門的人來調查核實,隨即上報給了衛生部。”岳中瑾說。
今年3月,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已收治嬰幼兒泌尿結石的病例,至7月16日,已陸續收治相同病情的患兒16名。隨著患者的增多,醫院開始高度重視。
“7月22日,我們把三鹿嬰幼兒奶粉鎖定為"獨立的危險性因素",因為在調查病史中發現,這些孩子都有三鹿嬰幼兒奶粉食用史。”岳中瑾說。
8月28日,衛生部的專家在蘭州大學第二醫院調查時,岳中瑾等建議:“衛生行政部門能否會同工商部門盡快查封三鹿奶粉,做質檢工作,盡快采取措施。”
“作為一名醫生,不但要看病和治病,而且要將發現的群體性異常情況上報,這是基本的職業道德。”岳中瑾說。
醫護人員放棄休息救治患兒
“9月11日晚上,從電視上看到嬰幼兒泌尿系統結石與三鹿嬰幼兒奶粉含三聚氰胺有關后,大家的第一反應是明天肯定醫院人手緊張,于是,包括本需要輪休的醫護人員都來了。”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泌尿外科護士長張平說。
從9月12日起,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泌尿外科的醫護人員都沒有了午休和周末休息時間。由于住院患者逐日增多,他們的工作也越來越繁忙。
馮星語的治療大夫左陵君說:“孩子送來時已經是晚上12點,已經3天沒有一滴尿,孩子的精神十分萎靡。我們立即進行了搶救,為孩子插了輸尿管,引流尿液,保護腎臟。”
1歲3個月大的馮星語來自靖遠縣馮家塬村。她的母親黃小琴說,9月15日下午,馮星語突然出現嘔吐、不吃東西、尿不出尿等癥狀,當時家里人也不知道是為什么。16日晚上,當從電視里看到許多孩子因食用三鹿嬰幼兒奶粉泌尿系統結石后,家人緊張起來。17日立即將孩子送到附近的靖遠礦務局醫院,一查就是雙腎結石,而且十分嚴重,當天連夜轉到了蘭州大學第二醫院。
在醫院不太寬敞的病房和樓道里,隨處可以見到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有的在檢查、有的在換藥、有的在查床,有的接收從門診轉過來的新患者。中午時分,許多人忙得連吃飯都顧不上了。
嬰幼兒泌尿系統結石是可查可治的
“此次發現的結石成分特殊,比較松散,而且在體內不會分解,對其他臟器也沒有影響,是可查可治的。”岳中瑾介紹說。
為了讓家長放心,配合醫生開展治療,在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每一名醫護人員隨時都會向著急的家長們答疑解惑。
“秋季是腸道和呼吸道傳染病的多發季節,住院的孩子們又多,我們經常提醒家長們要勤洗手,多燙奶瓶。”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泌尿外科護士王娟說。
除了這些溫暖的提示外,為了做好傳染病預防,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泌尿外科還為每一個住院患兒的家長發了一瓶醫護人員用的洗手液,每個病房的紫外線消毒次數也比以往增加了頻率。
醫護人員的辛苦,家長看在了眼里,記在心里,盡管由于檢查和住院患兒多,等待的時間比較長,秩序有些亂,但家長們并沒有多少怨言,全力配合救治。
岳中瑾對記者表示:“我們的醫院是政府辦的,這個時候就要為群眾解難,為政府分憂。我們已經集中了全院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應對這場公共衛生事件,我們是有信心也有能力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