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生代孕的溫床
延伸調查
“三高”人群愛難覓,只能靠代孕生子
蘭州晚報相親會后調查發現優秀青年擇偶不切合實際
本報訊 隨著一個月前晚報社主辦的“七夕鵲橋會”暫告段落,許多未婚的男女朋友在晚報的牽線下紛紛談起了戀愛。記者在整理參加相親會的人員名單時發現,報名者當中不乏一些條件相當優越的未婚男女。據資料顯示,不少大齡未婚青年工作穩定、收入較高,家庭條件也比較好的“三高”人群,(三高是指以下三項條件:“高學歷”、“高收入”、“高個頭”),可為什么貌似無可挑剔的人卻遲遲解決不了婚姻難題呢?
記者楊方文實習生姚慧敏
“三高”人群不談愛情
劉大媽的女兒是一家私立學校的講師,已經30歲的她依然獨身,還經常對母親笑稱自己是個獨身主義者,這輩子不打算結婚了。偷偷來替女兒相親的劉大媽對記者說:“我女兒長得漂亮,大學畢業以后工作也非常努力,所以事業上也不錯,追她的小伙子特別多,可她就是心太高了,挑來挑去都看不上,就蹉跎到現在了。”
而29歲的胡先生是一位在讀的博士生,和劉大媽的女兒情況也十分相似,胡先生的母親告訴記者:“我兒子很忙,成天就是出差、做實驗。上學的時候天天忙學習,談婚論嫁的時候又一心撲在工作上,交際圈子也窄。另外他對女孩子的相貌、學歷也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到現在也沒找女朋友,我們做家長的干著急也沒辦法,眼看他馬上30歲了,只有我來幫他找了。”
沒感覺的婚姻寧可不要
今年33歲的李先生是某健康產業私營企業經理。事業蒸蒸日上的他,愛情一路坎坷,眼看馬上步入中年人的行列,卻依然沒有要成家的想法。這次相親會上李先生本人因為工作抽不開身,也對相親并不看好,所以讓母親先替自己把關。
記者在前日采訪李先生時得知,母親替自己找了好幾個不錯的姑娘,而忙于事業的他還在外地無法脫身,李先生告訴記者:“其實我不愿意為了結婚而找一個對象,感覺、心靈相通是最主要的,但又不想讓母親傷心,畢竟我也這么大了。”
“那你希望未來的伴侶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記者詢問李先生,他說:“我希望自己未來的妻子能夠非常獨立,有自己的事業,同時又能溫柔細膩,最主要的是感情經歷也要單純。可能現在這樣的女孩子越來越少了,所以我在很大程度上對婚姻抱的想法是隨緣。”
擇偶不切合實際
針對這樣的情況,西北師范大學性學專家、社會學家徐兆壽老師指出:“三高”群體擇偶難的問題已經日趨嚴重,主要原因是:一、擇偶眼光太高,一挑學歷、二挑人品、三挑經濟、四挑地域,有機會的話還要挑身高。很多人在擇偶過程中擺不正自己的位置。二、“男高女低”觀念影響,這樣的觀念勢必造成大部分人“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處境。
三、工作忙且交友面窄,“三高”群體畢業后一直忙于工作,無暇談婚論嫁。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三高”群體為了能在主流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得不全力以赴,經常加班加點,缺少與社會交往的機會,尤其是和同年齡層交往的機會。
四、錯過了擇偶的最佳年齡,很多擁有高學歷的青年學歷至碩士甚至博士,畢業后已經是大齡青年了,要找和自己條件差不多的人真的如大海撈針。
五、為情所傷,有些“三高”青年談過幾次戀愛都以失敗告終,身心受到嚴重的挫折,于是對愛情失去了信心,認為世界上沒有合適相伴終身的人。
“寧缺勿濫”是他們的愛情觀,既然找不到合適的,那還談什么婚姻?“三高”青年是很獨立的群體,結婚是一輩子的事,一生就這么一回。“三高”青年不會為結婚而結婚,擇偶難是虛假現象,不是“三高”群體婚戀難,是他們過于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