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路南”說“路南”
蘭州鐵路以南市政建設將“提速”
省城蘭州,南北兩山相依,黃河與隴海及蘭新鐵路穿城而過,縱貫東西,對城關區、七里河區及西固區的城市發展造成一定制約。改善“路南”(即隴海、蘭新鐵路以南城區)的落后面貌,是“路南”廣大市民的強烈愿望。
近兩年省城建設日新月異令人振奮,但“路南”地區成了被遺忘的角落,這里交通不便、房屋破舊、人流稀少,市政設施落后,與日趨繁榮的中心城區差距越來越大。
“不是鴻溝,勝似鴻溝;不是天塹,勝似天塹。”家住七里河區蘭工坪路的李先生談到鐵路阻隔對生活帶來的極大不便時這樣對記者說。城關區伏龍坪一住戶的感受更深:“隔著鐵路如隔山,路北路南兩重天。”
12月21日,記者沿隴海鐵路西行10余公里,對蘭州車站至蘭州西站區段“路南”交通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做了調查采訪。
牟家莊一帶有早年建設的鐵路涵洞,機動車可通行,路南主要是蘭鐵局住宅區,各項設施比較健全;西北民族大學一帶,車輛主要繞道五泉山立交橋,車流比較通暢;自由路一帶有一個人行涵洞,比較狹窄,人流量很大;安定門有一個公路鐵路平交道口,每隔10多分鐘就有火車通過,機動車及行人不時出現擁堵,上下班尤其嚴重;下西園有一個人行涵洞,路南房地產開發很紅火;受蘭工坪道路拓建影響,小西湖鐵路涵洞壓車嚴重;七里河南街平交道口,機動車禁行,火車通過時南北兩邊等候的群眾很多;武威路“雙洞子”附近,車流十分密集。
一路走來,南北回望,差距十分明顯。路北,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充滿現代氣息;路南,破舊臟亂,冷冷清清,頗感沉悶落伍。
在蘭州火車西站一站臺,有一個隴海鐵路終點與蘭新鐵路起點的標志。站在這里,不時有一列客車或長長的貨車呼嘯而過。多年來,隴海、蘭新兩大干線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省委提出我省西部大開發要重點發展“西隴海、蘭新經濟帶”,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兩條干線鐵路對我省及蘭州市發展的巨大輻射帶動作用。
隴海、蘭新鐵路建于上世紀50年代,鐵路對蘭州城市建設的阻隔是歷史形成的。近幾年,蘭州鐵路局結合全國鐵路5次大提速,在蘭州城區封閉平交道口,增設了近十處涵洞及立交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南北不暢”的問題。但是,隨著“路南”城市擴容及廣大群眾對基礎設施需求與日俱增,城市發展受鐵路阻隔的矛盾依然突出。
蘭州鐵路局有關專家指出:鐵路運輸的特點是全天候,高度聯動,集中性強,一旦中斷,影響巨大。蘭州城區通過的兩條鐵路屬電氣化復線,不僅運輸繁忙,而且沿線供電、通信等設施構造復雜,專業技術性非常強,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要修建干線鐵路立交設施,絲毫不能影響客貨列車的安全通行。所以,各項規劃需慎之又慎,科學縝密。
據了解,“路南”群眾出行難等問題,早已引起蘭州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2003年,連接小西湖鐵路涵洞的公路立交橋與黃河大橋同時投入使用,七里河區五星坪、蘭工坪一帶交通壓力得到緩解。2004年,由政府和企業共建的西固區牌坊路鐵路立交橋建成,西固生活區與生產區阻隔問題明顯改善。今年,“路南”重要城市道路——總投資3億多元的蘭工坪道路拓建工程全面展開,搬遷汽車南站,南北向增設了跨越小西坪糧庫鐵路專用線立交橋,并與建西路及七里河南街實現貫通。
蘭州市建委表示,今后他們將會同鐵路部門,在城關區安定門、七里河區七里河南街、西固區柳泉等重點區域,盡快改造建設一些鐵路立交工程,讓“路南”發展全面提速,為蘭州建設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書寫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