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策劃如何先聲奪人
蘭州晚報社 魏莉
在新聞大戰與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單憑動態新聞的捕捉和報道,媒體之間很難拉開距離。在此前提下,各大媒體都把新聞策劃當做自己的獨門功夫,力求在這一方面勝過對方。
策劃報道打的是主動仗,是報人智慧、才華的集中體現,往往代表了報社的整體水平。從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出:新聞策劃報道在各媒體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一些策劃報道取得了良好的反響,但也有一些策劃報道卻如投進深湖中的一顆石子,濺起些許水花之后就馬上歸于平靜。
造成這種反差的原因是什么?我認為關鍵在于策劃活動是否按照新聞規律辦事,是否通過有效手段實現了新聞資源的最佳組合和配置,并更好地發揮記者、編輯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思維。
以2006年春節前蘭州晚報所策劃的《年關真情》報道活動為例,我想談談個人的一些體會。
一、策劃要抓住熱點,別出心裁新聞報道策劃,是指在承認新聞是客觀事物的反映這一前提下的策劃,但又不是新聞事實簡單、隨意的堆砌。在題材的選擇上,一個好的創意具有吹沙見金甚至是點石成金的作用。有了一個好的創意,策劃就成功了一大半。
那么好的創意又從何而來呢?我認為好的創意來自對市情民意的充分了解,來自于集體的智慧,也來自于同行的挑戰,來自于創造性思維的充分調動。
每年春節前,各個單位,各級組織和民間團體都要對貧弱者進行慰問,此時會有大批雷同的相關報道涌到報社。蘭州晚報在策劃中決定從那些同樣需要幫助卻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得到民政部門慰問或其他組織關心的人入手,把他們的甘苦反映出來,同時也為他們提供物質或者精神上的相關幫助。
春節前夕是一個特殊的時間點,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們選擇了被人們所遺忘卻又最需要得到關注而無法得到關注的人群作為報道的重點對象。并確定了每期刊發的主打新聞稿件一不能雷同,二要有新聞性,三要能感動人,四要有特點的原則,以此為主題進行組稿和采訪,最終呈現給讀者的稿件的可讀性自然大大提高。
這組報道用“真情”引線,注重不同社會人群生活狀態之間的信息交流,一下子抓住了各個階層讀者的心,同時又折射了社會保障體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因而自始至終得到了讀者的熱捧。
二、報道要抓細節,真實感人如今的報紙越來越走向“讀者選擇”
的買方市場。在可讀性上若不追求一種報紙與讀者之間的親和力,一個好的創意可能就會因此而大打折扣。
每一篇稿件,記者都注重抓住不同的特征和具體的細節進行描述,力求生動可信,富有感染力。關于黃甲泰的稿子,在行文當中,抓住黃甲泰祖父母為供孫兒上學,夜間哭著商量賣牛還是賣豬的細節加以描寫,一下子就抓住了讀者的心。再比如,《兩米寬的小屋困住一家三口》。“兩米寬的屋子”和“地處市中心”相比較,令人驚訝之余不免生出同情心來。同時注重現場的細節描寫,通過房子窄得擺不下一張雙人床,母女掉頭擠在一張單人床等細節的捕捉,把一家人的窘迫狀況真切、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如果只是機械地將什么人得了什么病怎么怎么困難羅列出來,就像一幅平板畫,怎么能打動讀者的心?
三、策劃報道沒有回應,不算成功一個新聞策劃報道怎樣才能算得上成功?不是刊發了多少篇稿件,占了多大篇幅,也不僅是上級領導的表揚。好的策劃報道應該從新聞事實和相關信息的收集整理開始,到記者的梳理、應用這些素材寫出稿件,再到媒體經過傳播,受眾接受,然后是受眾的反映及相關信息反饋到媒體并通過媒體的促進,作用于起初的新聞客體,使之發生所期待的那種變化。
我們再來看看《年關真情》策劃報道的效果。我們報道黃甲泰的稿件刊發的當天,就有很多人為他捐款,為他提供工作崗位。現在,他已經有了穩定的工作并積極參加了自學考試。
《兩米寬的小屋困住一家三口》中的母女均得到了熱心讀者提供的工作機會,民政部門也將他們列入了救助范疇。可以說,幾乎所有“年關真情”活動主打稿件中的主人公都得到了讀者的關心和幫助。一組稿件能引起強烈反響,并最終徹底改變了數個家庭的命運,不論從社會意義上講還是從報道效果上講,都應該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