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架木頭車](/Files86/BeyondPic/2006-8/26/84dac5978bae40d529db000b948a3539.jpg) |
蘭州水車 |
昨日是“第五屆黃河風情文化周暨第二屆中國蘭州水車節”開幕的日子,今日咱們就來說說蘭州的水車、蘭州過去特色的交通工具“駕窩子”以及蘭州現代老百姓的主要交通工具自行車。
蘭州水車
咱們蘭州有一個偉大的“神”它就是——水車。它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水利工具,它還像千手觀音一樣美麗。水車在西北乃至全國到處都有,但蘭州的水車就比較特殊了,蘭州的水車一輛挨著一輛的,就是一組兩組這樣,既可以加大水量,又增加了美學價值,非常科學,是咱們勞動人民的智慧造就的。說到蘭州水車肯定是要提到段續以及他所創造的段氏水車,據清乾隆時蘭州翰林秦維岳的《皋蘭縣續志》:段續所創第一輛水車“祖宗車”在段家灣,差不多就在蘭州軍區聯勤部以東一里的黃河南河道旁,因為聯勤部所在的地方是明清以來的東教場,所以南河道又叫教場河。那里還曾有過十輛一組的水車,稱為“十輛車”,光緒年間被黃河洪水沖毀五輛,剩下的五輛被稱做“五輛車”。
只要黃河水不斷,軸不朽,木不裂,那水車就是個永動機!現在,在河口還有農民用水車澆地,據我了解,這部水車已經用了半個世紀了。還有小西湖水車園里有兩部水車,它們還被用來澆附近濱河路上的花草樹木。現在六七十歲的老人們肯定記得小時候去水車園玩的情景,那時候的水車大,一幫小孩子輪番上陣,讓水車帶到一定高度,再躍然而下,那就是當時的“高臺跳水”,不過,小朋友可不要去模仿我說的這危險動作啊!
兵車行
在蘭州這樣一個軍事要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那些拉糧草的車上就可以體現出來,當年的蘭州從東關、東直門到西關一帶的車廠很多。這些車廠生產的車都是非常簡易的大輪軍用車,輪高板小,它們戰時軍用,平時民用,在這條絲綢之路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痕。班禪進藏的時候路過蘭州,那可謂車輪滾滾,塵土飛揚,很是壯觀。就用杜甫《兵車行》中的幾句來形象概括過去兵車出行時的那種壯觀氣勢: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駕窩子
“駕窩子”是蘭州在出現并普及汽車之前老百姓們常用的載人工具,它是兩匹馬一前一后,中間用等距離的木棍固定,并在上面搭個棚的一種交通工具,類似于馬車,又不是馬車,既可短途,也可長途。“駕窩子”能夠普及是因為當時西北畜力多;同時,蘭州是以軍旅為居地的關隘城市,軍隊的營盤有多大蘭州城就有多大,所以蘭州乃至整個甘肅的人力資源都不很豐富,這些居民也都沒有市井根底,所以走親訪友就基本靠它了。
戲說一車
自行車
古往今來的蘭州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是隴海線、青藏線上的必經重鎮,在亞歐大陸橋上占重要位置的城市,這樣重要的交通中心,它現在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什么?在平民中間,還是自行車占多數。自行車在整個中國的使用人群都是其他國家不能相比的,使用自行車是我比較提倡的,因為它可以減少大氣污染、噪聲污染,還有助于鍛煉身體。咱們蘭州市就出了許多自行車運動冠軍,比如說崔正剛、王佳、孫秀強等人,而且,咱們國家的自行車集訓大部分都在蘭州。所以說,蘭州的自行車比起其他城市是有特殊意義的。
借著“水車節”講完了“蘭州之轟”,咱們就在下一集來講講非常了不起的牛肉面以及牦牛、金牛,所有在蘭州生活的人都一定會很感興趣。賦《七律》一首:絲綢之路坎坷多,關隘驛站破險惡。長安往西到金城,玉門向東過黃河。千里馳道兵馬嘯,萬輛輜重商車俏。都說漢馬功勞大,誰知還有牦牛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