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的“回扣賬簿”
記者挖出“回扣賬簿”
從醫藥代表口中得知,蘭州市各大醫院均有“回扣”大夫
穿越迷霧?隨著采訪的深入,這個念頭越來越清晰自信地浮現在我面前。那張無形的利益網,究竟網住了多少醫藥代表和大夫?連日來,本報接到的“揭黑線索”讓我興奮不已,我隱約感到距離“破網”并不像當初那樣遙不可及。19日下午,經過不懈努力,我終于見到了老何那本極度神秘的“回扣賬簿”……
醫藥代表
退出有“錢”途行業揭黑幕
做了半年左右醫藥代表的陳女士,是從學校畢業后經人介紹干起醫藥代表工作的。在她師傅的帶領下,陳女士的足跡遍布了蘭州市的各大醫療單位。“蘭州市的各大醫院都有這種情況,省人民醫院、蘭大一院、蘭大二院、省腫瘤醫院、省中醫院、鐵路系統的各個醫院都有我們提供的消炎和保健藥品。”一開口,陳女士直言不諱。
“我也是個消費者,我的家人、朋友和我自己都會得病,是人就會和醫院、大夫有直接關系,誰都不希望自己生病挨宰,所以我才會找到你反映情況。”陳女士的這番話是要我充分信任她。“據我所知,有一種藥品由醫藥公司購進只需1元錢,但銷售到患者手里卻高達30多元。一種保健性的口服藥,銷售40元,至少要給大夫提成10元。而這些藥品還不一定能治患者的病痛。”
“你聽說過小病大處方嗎?”陳女士突然問了我一個很專業的問題,不等我回答她繼續說道:“有一種消炎藥,每盒40元,只有5片,而一個療程最少要連續服用10片這樣的藥物才能有療效;但我知道有很多大夫會一口氣開一整件這樣的藥給患者,而患者的治療僅需要其中不到3成的藥物,患者完全不知道這些內幕。”據陳女士講,這樣的情況很普遍,大夫和藥商各圖利益,受害人只有患者。因此,她了解這些內幕后毅然退出了這個很有“錢”途的行業,并向有關部門反映了這些情況。
費盡心機
喜獲老何“回扣賬簿”
3月19日中午12時整,我和老何進了張掖路一家快餐店。“我能說的都說了,你找我還要做什么?”看來老何被我糾纏的有點煩。“我想看看你的小賬簿。”我知道老何喜歡直來直往。“不行,我說過,不可能讓你看到的。”老何的反應不出我的意料。時間一分一分劃過,下午7時之前,老何妥協了,“只能看,不許拍照、不許記錄。”我當即表示同意。
在老何的房間,我看到了一本還算新的筆記本。我仔細辨認老何的“賬簿”,雖然要素不全,但內容卻較為清楚。“省XX醫院,內科:藥:7×27=189、5×20=100、10×11=110、4.5×6=27、針:6×20=120、10×7=70、4×1=4,計660、已結完”等字樣,藥品名稱、大夫姓名等均以一種代號的形式出現……我趁老何轉身之際,匆匆扯下其中兩頁后起身告辭,心中惴惴不安地希望老何原諒。憑著這兩張紙片,我還有很多很復雜的工作要立即開展。
昨天,醫藥代表蔡先生給我打來電話,向我提了三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后,遺憾地掛斷了電話……
問題一 醫藥代表良知堵黑洞?
從事醫藥代表工作近3年的蔡先生給我打來電話,一張口就問了一個令我難以回答的問題:“你說一個小醫藥代表的良知能不能堵住醫藥市場的黑洞?”
問題二 成分相同價格懸殊
從蔡先生的話里,我能聽出他對當前醫藥市場現狀的形成原因有著很多的感慨。“2005年,美國全年批準上市的新藥有180多種,而我國去年的新藥數量達到了10000多種,而這10000多種藥品中究竟能有多少具有新的、特殊的療效?”蔡先生嘆了口氣說,“一種治療感冒的藥可以以多種名稱出現,盡管成分完全相同,但價格卻相差很懸殊。” 據他講,一種速效感冒藥的價格一般為0.5元,而另一種同樣是治感冒的藥它的價格則達10元。“這是為什么?”蔡先生提出了第二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