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架五座黃河大橋、“城中村”改造中村民戶籍農轉非并聚集居住、公益性事業單位將轉為股份制企業……《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2006年—2010年)綱要(征求意見稿)》為我們勾勒出了未來五年蘭州市的輪廓。昨日,蘭州市“十一五”規劃綱要征求意見座談會在部分市人大代表中進行。《綱要》將在聽取、采納各方意見后,提交市人大十三屆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后實施。
目標 把蘭州建成西部區域性中心
經過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努力,把蘭州建成充分展現黃河文化底蘊、具有現代工業特色的西部區域性中心城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00元、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人均住房使用面積達到20平方米;居民平均預期壽命75歲。
規劃 東擴西展,南伸北拓
繼續實施“東擴西展,南伸北拓”發展戰略。城市東擴新城區包括:榆中城關鎮—三角城鎮—夏官營鎮整個盆地。2006年建成5萬噸供水工程,分別向和平地區供水3萬噸和向夏官營地區供水2萬噸。2010年以前,“引洮工程”建成通水,解決榆中盆地的生活和生產用水。構建蘭州都市經濟圈,依托現有高速路網,按一小時高速公路行程,構建以蘭州為中心、包括白銀、定西、臨夏以及定西市臨洮縣、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在內的“四方六邊”蘭州都市經濟圈。
城建 三年完成市級黨政機關遷建
全面啟動以安寧、七里河迎門灘、馬灘、崔家大灘為主的42.98平方公里的第二市級中心建設。用三年的時間逐步完成市級主要黨政機關行政中心的遷建。先期啟動的第二級市級中心以“世紀大道”為主軸線,以520號道路為輻射接北濱河路的路網。加快伏龍坪、五星坪和晏家坪及青白石臺地等坪臺地改造開發。
300億建設城鄉基礎設施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在五年內總投入不低于300億元。加快實施雁灘南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和市區“五大出入口”整治改造拓建工程。建南濱河路連接柳溝河、南接南山過境路環型線。改造城市四區剩余的800條小街巷。改造中立橋,開發中心灘,建國際會展中心和甘肅大劇院。建深安黃河大橋、石化黃河大橋、世紀黃河大橋、永昌黃河大橋、白云黃河大橋5座黃河大橋。建50座人行天橋和地下通道。
城中村人口戶籍農轉非
加快對“城中村”進行治理和改造,推進鄉改街,整理、征用置換出來的土地,對“城中村”農業人口實施“農轉非”,并納入城市社保;規劃新農村集中居住小區,安置村民。用五年時間完成9個生態文明示范小康村、15個特色村、30個整治村的建設任務。論證和啟動東方紅廣場改造工程。服務業強化功能分區,建成盤旋路至西關十字蘭州中央商務區,加快東部宏順物流園建設,規范東部商貿經濟帶;西固、七里河突出商貿、倉儲、運輸功能;安寧突出高等教育、科研、旅游功能。旅游、文教
繼續建百里黃河旅游風情線
繼續建設百里黃河旅游風情線。開發水電站觀光旅游資源,構筑生態旅游風景區,打造精品景點。在文教方面,推動“文化蘭州”建設,新建“紅色旅游景區”、黃河風情線文化廣場、《讀者》園區等。2010年建成市級示范性高中25所,省級示范性高中11所,國家級示范性高中1所。
體制改革 非公益性事業單位改為股份制
推進教科文衛體制改革,探索院所長招聘、職工選舉聘用,職代會監督的新型管理體制。對非公益性事業單位,主要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逐步退出事業性質,轉變為產權多元化的股份制企業。
專家點評
城建 預防地下防空設施隱患
蘭州市人大代表侯軍在點評《綱要》時說:“從《綱要》來看,城市建設被推向了一個新高度,無論是從投資還是規模上看,都是前所未有的。我想提一點個人看法,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滿足需要,蘭州市建了一批地下防空工事。但這些設施的質量到現在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而且是埋藏在地下的隱患。所以我建議,應早日把重要干道上的地下防空工事列入蘭州市地質災害隱患中,建立相應的應急預案和措施。”
教育 培養技術人才 打造蘭州藍領
蘭州市人大財經工委主任方國光說:“總體來看,《綱要》符合蘭州市發展的實際,如果按照《綱要》嚴格實施,提前6年實現小康的目標完全有可能實現。但我認為,《綱要》中還應該補充幾點。一是做大做強我們自己的本土產業,項目引進應該以自己的資源優勢為主。二是蘭州市中藥材資源比較豐富,要充分利用并著重扶持。三是教育現狀有待改善,目前,蘭州市教育現狀呈“啞鈴”狀,應著重打造“藍領”。 (記者 丁煒娜)